《佛说阿弥陀经》讲义(十)
 

-正 释-

第一篇    解 题

第一章    题 号

佛说阿弥陀经

    梵语佛陀(Buddha)之略,译为觉。脱离一切迷妄,觉悟一切真理,引导众生入觉道之人。这里是指释迦牟尼佛,简称释迦、释尊。释尊是迦毘罗城净饭王之子,母亲摩耶夫人,四月一日在蓝毘尼园树下诞生,称为瞿昙或悉达太子。长大後,娶拘利族长者,善觉的女儿耶输陀罗为妻,生一子名罗睺罗。二十九岁(一说十九岁)出家,三十五岁(一说三十岁)觉悟佛道。从此之後,四十余年间,游化四方,八十岁时入涅盘。

    赞叹。

阿弥陀    阿弥陀佛。梵语阿弥陀(Amitayug),译为无量寿;又阿弥陀(Amitabha)译为无量光。此佛在纵的方面(时间上)长时以无量寿命救度三世之众生,横的方面(空间上)以无量光明广度十方众生,所以名为阿弥陀佛。

    佛所说的教义,以及记载教义的书籍。梵语修多罗之译解。修多罗是线的意思,如同以线贯穿花环一样,把佛所说的道理贯穿起来,使其不致散乱,叫修多罗。在中国,圣人的话叫做经,故将修多罗翻译为经。

【译解】

释迦牟尼佛赞叹阿弥陀佛及其净土之经。

【辩义】

1.四种经名:

(1)佛说阿弥陀经
(2)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
(3)称赞净土佛摄受经
(4)称赞不可思议佛土功德一切诸佛摄受法门

2.为何译者取今名?

名包万德    本经释尊所赞叹的内容,不仅限於阿弥陀佛本身的功德,还包括国土庄严、圣众功德,众生往生方法及往生後所获功德利益、六方诸佛的证诚护念等等;此等功德完全包含在彼佛名号之中,故译者举「阿弥陀」三字以为经题,总摄其余,同时显明本经「名号为体,持名为宗」。

(1)昙鸾大师《论注》:

无量寿是安乐净土如来别号。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及舍卫国,於大众之中说无量寿佛庄严功德,即以佛名号为经体。

(2)元照大师《阿弥陀经义疏》云:

据宗取要,别建此题,略有五意:
一则上符经旨。经中唯示持名方法,故取佛名,用标题首。
二则下适机宜。弥陀名号,众所乐闻,故用标题,人多信受故。
三理自包含。但标佛名,称赞护念,任运自摄故。
四义存便易。梵号兼含,耳闻淳熟故。
五语从简要,後世受持,称道不繁故。

3.要解:

佛者,此土能说之教主,即释迦牟尼;乘大悲愿力,生五浊恶世,以先觉觉後觉,无法不知,无法不见者也。
说者,悦所怀也。佛以度生为怀,众生成佛机熟,为说难信法,令究竟脱,故悦也。
阿弥陀,所说彼土之导师,以四十八愿接信愿念佛众生生极乐世界,永阶不退者也。梵语阿弥陀,此云无量寿,亦云无量光;要之功德智能,神通道力,依正庄严,说法化度,一一无量也。
一切金口,通名为经。

4.佛:正指释尊,兼通诸佛。自觉、觉他、觉满。


《佛说阿弥陀经》讲义(十一)
 

5.释迦、诸佛觉何法而成佛?

(1)观经疏:

无量寿者是法,觉者是人;人法并彰,故名阿弥陀佛。

(2)要解:

一声阿弥陀佛,即释迦本师於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。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,乃诸佛所行境界,唯佛与佛能究尽,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。

曰「诸佛不可思议功德」、「我不可思议功德」,是诸佛、释迦皆以阿弥为自也。

(3)观念法门:

《般舟三昧经》(一卷本意)说:
於是念佛三昧中,有四事供养,饮食、衣服、卧具、汤药,助其欢喜。
过去诸佛,持是念阿弥陀佛三昧,四事助欢喜,皆得成佛。
现在十方诸佛,亦持是念佛三昧,四事助欢喜,皆得作佛。
未来诸佛,亦持是念佛三昧,四事助欢喜,皆得作佛。

(4)赞阿弥陀佛偈:

十方三世无量慧,同乘一如号正觉;
二智圆满道平等,摄化随缘故若干。
我归阿弥陀净土,即是归命诸佛国;
我以一心赞一佛,愿遍十方无碍人。

6. 如来佛

「如来」为诸佛之通称,如「阿弥陀佛」亦称「阿弥陀如来」,非别有一佛名如来佛。乘真理而来,由真如而现身,故尊称佛陀为如来。

佛即是真理。

遍一切处而无有异为如,不动而至应一切处为来,此指法身如来;

从理名如,从智为来,此指报身如来;

境智冥合为如,来至三界转妙法轮而说法为来,此指应身如来。

7.有人说释迦牟尼佛还没有到达如来的层次?

丝毫不通之无知语,邪见自大,欺蒙群迷,可怜愍者。 

 

上一页 下一页


信受弥陀救度    专称弥陀佛名
愿生弥陀净土    广度十方众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