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佛说阿弥陀经》讲义(三十一)
 

第三篇    正宗分

第二章    劝念佛往生

第一节    念佛往生

【大意】

前文赞叹极乐净土依正二报,为令众生生起仰慕向往之心。此文则劝励众生从事往生极乐净土的念佛。首先是宣说念佛往生,其次加以证明,最後劝人信仰。此段宣说念佛往生共分四项:一明往生证益。二劝愿生彼国。三明少善不生。四明念佛即生。

《观经》起初说定散二善,到流通分再将二善废舍,只留念佛一法。此正是说明定散二善是少善根,不能往生;而同时劝人深信并称名念佛。自古以来,古德把本经视为是《观经》流通分的开说,就是二经之间有此关系的缘故。

第一项    明往生证益

又舍利弗!极乐国土,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;其中多有一生补处,其数甚多,非是算数所能知之,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只说。

阿鞞跋致    菩萨阶位之名,译为不退转。经一大阿僧只劫之修行,则至此位。入此位,只进不退,决定可以成佛。

一生补处    菩萨阶位的最高位,即等觉位,经此一生即可补佛位处。

【文科】

说明念佛往生一段分为四项,此文是第一项,先说明往生的证果利益。

【译解】

另外,舍利弗啊!众生只要往生到极乐世界,自然都是不退转地,必定成佛;而且其中很多显现为一生补处菩萨的果位,数量之多无法用算数来说明,只能说是无量无边、又无量无边。

【来意】

前赞极乐依正,目的正为劝众生往生,正劝之前先说明往生的殊胜利益,更能激发人心。又前依正功德当中固然包含往生後的种种利益,但尚未直接说明往生後的果证,今则明之。

【辩义】

1. 略释文句

1) 又舍利弗:前已赞说极乐依正二报庄严,今将更说众生往生事,故重呼。

2) 极乐国土:标定所劝归之国。

3) 众生:普含一切凡圣,然照应下文「皆不退转」,知以常没常流转者为主。

4) 生者:从上未说往生事,从此开说。举已生,显当生,将劝愿生故。

5) 皆是阿鞞跋致:无一例外,当下即是,显非自力,而由佛力成就,国土自然之德,不劳而获。正觉花化生故。清净智海生故。

6) 其中:皆是不退转当中。

7) 但可以:只能。非「但是」。

2. 往生证益

一、 皆不退。

此界修行,最难在得不退,若入不退则只进不退,安稳无忧;然生彼土,皆得不退。

二、 多补处。

此土成佛极难极难,前佛後佛间隔往往多劫,期间唯有一位一生补处。 一生补处,即是具足佛德,待补佛位之处。若位补处,虽未成佛,佛位在即,如弥勒菩萨现处兜率。然一生彼土,则位示补处者无量无边,此示彼土成佛之易。

不退显远离忧恐,补处明成佛在即。故取前後两端以明,即示超越常伦诸地行之意,又明摄机之广,上包大圣,下取常没。

3. 问:此界常没凡夫,何以一入彼国,即证不退,位至补处?

答:此由彼佛愿力所成。凡夫生彼国者,非是杂业杂生,悉乘弥陀大愿业力,悉皆如来正觉华化生,同一清净智海所生故。

注:

庄严「眷属」功德成就者:偈言「如来净华众,正觉华化生」故。

此云何不思议?凡是杂生世界,若胎、若卵、若湿、若化,眷属若干,苦乐万品,以杂业故。彼安乐国土,莫非是阿弥陀如来正觉净华之所化生。同一念佛,无别道故;远通夫法界之内皆为兄弟也。眷属无量,焉可思议!

「天人不动众,清净智海生。」此二句,名庄严大众功德成就。

佛本何故起此庄严?见有如来,说法轮下,所有大众,诸根性欲,种种不同。於佛智慧,若退若没。以不等故,众不纯净。

所以兴愿:愿我成佛,所有天人,皆从如来智慧清净海生。

「海」者:言佛一切种智,深广无涯,不宿二乘杂善中下死屍,喻之如海。是故言「天人不动众,清净智海生。」

「不动」者:言彼天人,成就大乘根,不可倾动也。

4. 极乐不退之特点

1) 唐译:

生彼土者,皆不退转。殊胜行愿,念念增进,决定当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
若生彼土,常无退转。无量行愿,念念增进,速证无上正等菩提。

2) 梵本直译:

往生到彼无量寿如来佛刹土的众生,都是清净、不退转、一生补处的菩萨。

3) 莲池:

四教不退,非今经意。
今念佛者,但生彼国,虽恶人畜生,即得不退。岂不胜妙直接,异乎诸教。

4) 要解:

净土殊胜,谓带业往生,横出三界;同居横具四土,开显四教法轮;众生圆净四土,圆见三身,圆证三不退;人民皆一生成佛。如是等胜异超绝。
阿鞞跋致,此云不退。一位不退,入圣流,不堕凡地。二行不退,恒度生,不堕二乘地。三念不退,心心流入萨婆若海。若约此土藏初果,通见地,别初住,圆初信,名位不退。通菩萨,别十行,圆十信,名行不退。别初地,圆初住,名念不退。
今净土五逆十恶十念成就带业往生居下下品者,皆得三不退。然据教道,若是凡夫,则非初果等;若是二乘,则非菩萨等;若是异生,则非同生性等。又念不退,非复异生;行不退,非仅见道;位不退,非是人民。躐等则成大妄,进步则舍故称。唯极乐同居,一切俱非,一切俱是。十方佛土无此名相,无此阶位,无此法门。非心性之极致,持名之奇勳,弥陀之大愿,何以有此!

① 等摄恶人畜生。

② 泯灭等级差别。

③ 悉皆一生成佛。

④ 迥异一切法门。

⑤ 超绝十方佛土。

⑥ 功由本愿称名。

5. 凡夫一生成佛

要解:

一生补处者,只一生补佛位,如弥勒、观音等。极乐人民普皆一生成佛,人人必实证补处。故其中多有此等上善,不可数知也。复次释迦一代时教,惟《华严》明一生圆满。而一生圆满之因,则末後《普贤行愿品》中十大愿王导归安养,且以此劝进华藏海众。嗟乎!凡夫例登补处,奇倡极谈,不可测度。华严所禀,却在此经,而天下古今,信鲜疑多,辞繁义蚀,余唯有剖心沥血而已。
凡夫登补处,一生尽成佛。
华严入今经,一代归净土。

6. 不退与补处

此有二说:

一、 总皆不退中,多有补处。如今经。

二、 皆是不退,亦皆补处。如上梵本直译。

问:不退与补处位差很大,何混为一处而谈?又直接说为一生补处,则清净、不退转自在其中,又何必繁列?

答:直说皆是一生补处,或误以为是大菩萨生处,凡夫无份。今为摄染污众生,故说清净;为摄疲退众生,故说不退;为摄历劫多生补处,故说一生补处。如极乐国虽是涅盘界,为摄造作三恶道罪业众生,而言无三恶道。

不退、补处约此土位差很大,然往生彼土,以超出常伦诸地行故,位位圆融,自在无碍,不退转即一生补处,三贤十圣皆顺余方习而言,不可以此界常途教道理解。

极乐补处为第二十二愿成就。依此愿,凡往生者皆悉位阶一生补处,但是若有大愿不欲成佛而愿为菩萨者例外,不居补处之位,而於十方自在所化,示现普贤行德。或现凡夫,或现圣者,或现地前,或现地上。虽千应万化,总皆不退佛果。外相虽差,内证全同。一切俱非,一切俱是。

第二十二愿:

究竟必至一生补处,除其本愿自在所化。超出常伦诸地之行,现前修习普贤之德。

法事赞:

人天善恶,皆得往生;到彼无殊,齐同不退。
他方凡圣,乘愿往来;到彼无殊,齐同不退。

此往生、不退、补处、成佛有以下特点:

① 根机不限。不论凡圣善恶,皆得往生。

② 时间立即。一旦往生,当下立即获致不退转。

③ 超证常伦。超越常途次第,不经地、不经劫,速证无上菩提。位位圆融,高下无碍。

④ 外差内等。内证齐同,外现差别。自在所化,示普贤行。

⑤ 自然成佛。不加任何人为造作,自然往生,自然不退转,自然一生补处,自然成佛。

无量寿经:

道之自然。自然之所牵。自致不退转。
自然虚无之身、无极之体。

法事赞:

自然即是弥陀国,无漏无生还即真。
六识纵横自然悟,未藉思量一念功。

往生礼赞:

到彼华开闻妙法,十地愿行自然彰。

般舟赞:

念念时中常证悟,十地行愿自然成。

五会法事赞:

到彼自然成正觉,还来苦海作津梁。

⑥ 缘佛愿力。所以如此,全因弥陀愿力。

论注:

凡是生彼净土,及彼菩萨人天所起诸行,皆缘阿弥陀如来本愿力故。

7. 往生与成佛

此有三种表述:

一、往生定成佛。

二、往生速成佛。

三、往生即成佛。

唐译:

速证无上正等菩提。

论:

速满足功德大宝海。
速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

注:

问曰:有何因缘,言速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?

答曰:核求其本,阿弥陀如来为增上缘。凡是生彼净土,及彼菩萨人天所起诸行,皆缘阿弥陀如来本愿力故。
何以言之?若非佛力,四十八愿便是徒设。今的取三愿,用证义意:
愿言:『设我得佛,十方众生,至心、信乐、欲生我国,乃至十念;若不生者,不取正觉。唯除五逆诽谤正法。』
缘佛愿力故,十念念佛,便得往生。得往生故,即免三界轮转之事。无轮转故,所以得速。一证也。
愿言:『设我得佛,国中人天,不住正定聚,必至灭度者,不取正觉。』
缘佛愿力故,住正定聚;住正定聚故,必至灭度。无诸回复之难,所以得速。二证也。
愿言:『设我得佛,他方佛土诸菩萨众,来生我国,究竟必至一生补处。除其本愿,自在所化。为众生故,被弘誓铠。积累德本,度脱一切。游诸佛国,修菩萨行。供养十方诸佛如来。开化恒沙无量众生。使立无上正真之道。超出常伦诸地之行。现前修习普贤之德。若不尔者,不取正觉。』
缘佛愿力故,超出常伦诸地之行,现前修习普贤之德。以超出常伦诸地行故,所以得速。三证也。
以斯而推他力为增上缘,得不然乎。
愚哉!後之学者,闻他力可乘,当生信心,勿自局分也。

念佛成佛因果三愿。

净土宗建立之基石。

问:九品每言历多少时劫证何果位,今何说速疾成佛?

答: 一由二经说相有别,或显九品回向差别,或显念佛一实大利。

二由极乐时劫圆融,二说无妨。

般舟赞:

微尘故业随智灭,不觉转入真如门。
大小僧只恒沙劫
,亦如弹指须臾间。549
愿住弥陀佛国内,证与不证亦心闲。586

问:纵然速成,何说即成?

答:既超常伦诸地行,速满功德大宝海,可说即成。原以念佛一法,以果地觉,为因地心,因该果海,果彻因源;本来果地法门故,既以果觉往生,必以果觉得证,妄身谢灭,果觉现前,如印坏文成,更无纤隔。

问:《大经》说有人天声闻菩萨,《观经》说供养诸佛、次第授记等,皆是因位,何说成佛?

答:《大经》明人天声闻菩萨「皆受自然虚无之身、无极之体」,是则佛身。但因顺余方,故有天人之名,实则非天非人。《观经》如上已通。又乘第二十二愿,自在所化,为众生故,示现普贤行德,因地修相,是为带果行因。

导师:

念佛即是涅盘门。

舍此秽身,即证彼法性之常乐。

自然即是弥陀国,无漏无生还即真。

净土无生亦无别,究竟解脱金刚身。

要解:

持名善根福德同佛无异。

持名者光明寿命同佛无异。

省庵:

相好光明皆具足,六通无碍异常伦。

直将果用为吾用,不改凡身作佛身。

印光:

一得往生,则烦恼恶业彻底消灭,功德智慧究竟现前。

 

上一页 下一页


信受弥陀救度    专称弥陀佛名
愿生弥陀净土    广度十方众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