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篇 正宗分
第一章 赞极乐净土
第一节 略赞
【大意】
大略称赞极乐净土的依报与正报。依报是净土的环境,国土、宝池、宝树等。正报是净土的主人,即阿弥陀佛。
尔时,佛告长老舍利弗:
从是西方,过十万亿佛土,有世界,名曰极乐;
其土有佛,号阿弥陀,今现在说法。
【文科】
对极乐净土的大略赞叹。
【译解】
那个时候,释尊主动亲切地呼唤着上首大弟子舍利弗的名字,说道:舍利弗啊!从这个世界一直往西,正过十万亿诸佛国土,那里有一个清净庄严的世界,叫做极乐!极乐国土的佛,号为阿弥陀,现在正在为其国的众生宣说佛法。
【辩义】
1. 何故特告舍利弗?
要解:
净土法门,三根普摄,绝待圆融,不可思议。圆收圆超一切法门,甚深难信。故特告大智慧者,非第一智慧,不能直下无疑也。
1) 绝待,绝诸对待,无凡圣、善恶、染净等一切分别,时人论净土法多在对待中。
圆融,法体本自圆融,故使越专越圆,越圆越专;非机情使之圆融,机情唯割裂破碎之。
不可思议,时人论净土法,皆落思议。
圆收圆超,念佛外无有别法可得。若念佛外有别法,岂称圆收、圆超。
2) 但能直下无疑,悉皆第一智慧。乃是辗转无疑,皆称智慧。
3) 无论凡圣,仰信佛言为本,非凭自智为能。
4) 非以行人之智愚论能信不能信,而以信不信知其智愚。
5) 信者皆是智者,不信皆是愚夫。
6) 明信佛智,为得大利。疑惑佛智,为失大利。
7) 缘深即信深,信深即智深。
2. 十万亿土之范围?
西方者,横亘直西,标示现处也。十万亿者,千万曰亿,今积亿至十万也。佛土者,三千大千世界,通为一佛所化。且以此土言之,一须弥山,东西南北各一洲,同一日月所照,一铁围山所绕,名一四天下。千四天下名小千世界,千小千名中千世界,千中千名大千世界。过如此佛土十万亿之西,是极乐世界也。
1) 今日天文学概念,一有众生恒星系为一小世界。
2) 须弥山、铁围山。佛教宇宙观,或随顺古说,或圣眼所见,不必与现代天文学尽同。
3. 问:何故极乐在西方?
答:此非善问。假使极乐在东,汝又问何故在东,岂非戏论。况自十一万亿佛土视之,又在东矣,何足致疑。
1) 《安乐集》义推:日出处名生,没入名死。藉於死地,神明趣入,其相助便。
2) 太空茫茫,本无东西。为逆生死流。人类共业,地球自西向东自转。
3) 《论》:究竟如虚空,广大无边际。
4. 要解判弥陀佛土之位格
佛土有四,各分净秽。
凡圣同居土,五浊重者秽,五浊轻者净。
方便有余土,析空拙度证入者秽,体空巧度证入者净。
实报无障碍土,次第三观证入者秽,一心三观证入者净。
常寂光土,分证者秽,究竟满证者净。
今云极乐世界,正指同居净土,亦即横具上三净土也。
佛有三身,各论单复…
今云阿弥陀佛,正指同居土中示生化身,仍复即报即法也。
1)
依通途自力修证教理。
2)
一往竖别,再往横具。
5. 要解极乐同居之含义。
1) 同居众生,位不退,圆证三不退;生同居,横生上三土。
2) 同居净土横具上三净土。
3) 同居众生,以持名善根福德同佛故,圆净四土,圆受诸乐。
4) 极乐最胜,不在上三土,而在同居。上之则十方同居逊其殊特,下又可与此土较量。所以凡夫优入而从容,横超而度越。
5) 极乐同居,一切俱非,一切俱是,十方佛土无此名相,无此阶位,无此法门。
6) 今同以无漏不思议业,感生俱会一处为师友,同尽无明,同登妙觉。
下凡众生於念不退中,超尽四十一因位。
若谓是凡夫,却不历异生,必补佛职,与观音、势至无别。若谓是一生补处,却可名凡夫,不可名等觉菩萨。此皆教网所不能收,刹网所不能例。
7) 极乐同居,超出十方同居之外。
8) 非心性之极致,持名之奇勳,弥陀之大愿,何以有此!
1) 随通而判,依别而显。
2) 先随他显自力深浅,再随自彰佛力圆超。
3) 三圆:圆证、圆净、圆受。三圆,归於一。一念同时,圆融圆满。
4) 三横:横具、横生、横超。不竖,无次第;同时,当下;佛力。
5) 三超:横超、超尽四十一因位、超出十方。超因超果。竖超非超,横超真超。如虫出竹。
6) 四同:持名善根福德同佛、同以无漏不思议业、同尽无明、同登妙觉。同因同果同佛。正定业,阿弥陀佛大愿业力。
分别融,次第融,时劫融,因果融。
7) 二俱:一切俱是、一切俱非。
8) 二不:教网所不能收、刹网所不能例。
9) 三无:无此名相、无此阶位、无此法门。
10) 原因何在?心性(尤通),持名、佛愿(正别)。玄会导师「本愿称名,凡夫入报」。
11)
三无二不,明诸宗教理无法解释弥陀净土法门。三圆三横三超四同,不得已借通途名相强说,而又欲突破其限,委屈艰辛,又谁知哉。何如导师直判报土、涅盘界,明「本愿称名,凡夫入报」,无量玄关,一语道破,千万葛藤,一刀斩绝。惜乎藕益大师未见导师妙判。庆哉我等今日得闻得遇,如日出雾散,生无上信心。
6. 善导系判极乐是报非化
1) 论:
观彼世界相,胜过三界道。
正道大慈悲,出世善根生。
三种成就,愿心庄严。入一法句,真实智慧无为法身。
第一义谛妙境界相。莲花藏世界。
2) 论注:
安乐是菩萨慈悲正观之所由生,如来神力本愿之所建。
胎卵湿生,缘兹高揖;业系长维,从此永断。
续括之权,不待劝而弯弓;劳谦善让,齐普贤而同德。
胜过三界,抑是近言。32
3) 安乐集 13
问曰:今现在阿弥陀佛是何身?极乐之国是何土?
答曰:现在弥陀是报佛,极乐宝庄严国是报土。然古旧相传,皆云阿弥陀佛是化身,土亦是化土,此为大失也。今依《大乘同性经》,净土中成佛者悉是报身。
无量寿国是其报净土。由佛愿故,乃该通上下。致令凡夫之善并得往生。由该上故,天亲龙树及上地菩萨亦皆生也。
4) 观经疏 51
问曰:弥陀净国,为当是报是化也?
答曰:是报非化。云何得知?
如《大乘同性经》(卷下意)说:「西方安乐阿弥陀佛,是报佛报土。」
又《无量寿经》云:「法藏比丘,在世饶王佛所,行菩萨道时,发四十八愿,一一愿言:若我得佛,十方众生,称我名号,愿生我国,下至十念,若不生者,不取正觉。」今既成佛,即是酬因之身也。
又《观经》中,上辈三人,临命终时,皆言:阿弥陀佛,及与化佛,来迎此人。然报身兼化,共来授手,故名为与。以此文证,故知是报。
5) 法事赞
果德涅盘常住世
一坐无移亦不动
极乐无为涅盘界
此是弥陀悲愿力
无衰无变湛然常 422
无漏无生还即真
证得无为法性身 427
极乐庄严出三界
人天杂类等无为 428
7. 问:唯报非化与天台判四土之差别?
答:一依弥陀愿力,一依众生修断。
8. 问:何故需论报化?
一、彰弥陀愿力。
二、显往生胜益。大义门成就。五乘齐入。即证法性。
三、明不论垢障。别意弘愿,全非通途。
四、显往生易得。
疏:
问曰:彼佛及土,既言报者,报法高妙,小圣难阶;垢障凡夫,云何得入?
答曰:若论众生垢障,实难欣趣。正由托佛愿以作强缘,致使五乘齐入。
9. 问:弥陀报土与诸佛报土有无优劣?
一、平等。
略引七文:
1) 诸佛如来是法界身。
2) 当坐道场,生诸佛家。
3) 十方诸佛国,尽是法王家。516
4) 一一佛土皆严净,亦如极乐无殊异。556
5) 本国他方亦无二,悉是涅盘平等法。
6) 诸佛智慧亦同然,到处尽是法王家。568
7) 一到弥陀安养国,元来是我法王家。559
即有四义:
1) 依报庄严等。
2) 正报佛果等。
3) 生後契入等,非此界即等。
4) 虽等而以弥陀为法王,极乐称本国。念弥陀即念诸佛,生极乐即生十方。不可反倒。
二、优劣。
略引三文:
1) 疏
问曰:十方诸佛,断惑无殊;行毕果圆,亦应无二。何以一种净土,即有斯优劣也?
答曰:佛是法王,神通自在;优之与劣,非凡惑所知。隐显随机,望存化益,或可故隐彼为优,独显西方为胜。111
2) 疏
弥陀本国四十八愿,愿愿皆发增上胜因,依因起於胜行,依行感於胜果,依果感成胜报,依报感成极乐,依乐显通悲化,依於悲化,显开智慧之门。然悲心无尽,智亦无穷;悲智双行,即广开甘露;因兹法润,普摄群生也。诸余经典,劝处弥多;众圣齐心,皆同指赞。有此因缘,致使如来密遣夫人别选也。112
3) 法事赞
一切佛土皆严净
凡夫乱想恐难生
如来别指西方国 从是超过十万亿
即有三义:
1)
故隐独显义。
2)
别愿所成义。
3)
摄凡不摄义。
如上三义,以别愿为根本。先义从容,犹通诸佛;望存化益,即指别愿。後义摄凡,亦因别愿。
10. 问:报土是否天台实报庄严土?
答:不尔。天台实报土通诸佛报,非摄凡报。
上一页│
下一页
信受弥陀救度
专称弥陀佛名
愿生弥陀净土 广度十方众生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