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佛说阿弥陀经》讲义(一)
 

一、序讲

1. 对象基本取中,兼顾上下。

2. 目标

(1)通达文句,增加法喜。

(2)建立信心,专修念佛。

(3)重建净土「宗」的意识,弘扬纯正的净土法门。

3. 依准善导大师

(1)弥陀化身。

(2)念佛三昧。

(3)创立净宗。

(4)楷定古今。

(5)专。

诸师有专着,何不依?虽扶净教,不专净宗,各会自宗,随宗义别。

导师无专着,如何依?三经一致。望佛本愿。法事赞。弥陀经义,失。

是否诸师义概不可用?宗骨不同,义有可取。如建房钢筋水泥自定,砖瓦随选。

4. 释义立场净土宗、三经一体、望佛本愿。

5. 引证异译、大经、观经。法事赞、要解。论及注、五部九卷有关释文。

6. 六分:

(1)净土之开宗

(2)正依三经关系

(3)本愿成就

(4)本经要点

(5)题目

(6)入文解释

7. 入文:诵读、注释、文科、译解、辨义。

8. 辩义:

(1)先要解、後法事赞,引申补充。

(2)约文义、约意义、圣净分别、他流不同。


《佛说阿弥陀经》讲义(二)
 

二、净土之开宗

1.宗的定义及特性

宗有不同的界定,如一个人的主张、一部经论的要旨,皆可称为宗,所谓「万变不离其宗」。佛教宗派意义上的宗,为佛教传入中国之後所形成之特有现象,亦为中国佛教之根本特色。

宗,为「尊」、「崇」、「主」之义(窥基《大乘法苑义林章》),引申有「独尊」、「统摄」、「唯一」、「最胜」等义。也即:在佛说一切法门中,独尊某一法门为主,并以此统摄其余所有法门之教义体系即称为「宗」。

由此可知,宗有这样几重特性:

一、独尊性。也即独尊某一法门为主,唯一而无二,不可能有与之并列、平等的法门存在。如国无二主。

二、统摄性。以此独尊无二的法门,统摄其余一切法门。如王治万民。

三、系统性。一宗之内,所有法门,依其相状、地位、价值、作用等,各安其位,形成整然而严密的体系。如国家制度。

四、排他性。各宗所主,界域分明,在其所主界域之内,皆各自奉为正宗,斥他为偏杂,唯我独尊,不容异见。如国家主权。

【补充资料:】

1. 净土宗四性

(1)独尊

‧万行俱回皆得往,念佛一行最为尊。

‧自余众行,虽名是善,若比念佛者,全非比较也。

(2)统摄

‧定散唯标念佛。

‧一名才举,万德齐圆。

‧以名召德,罄无不尽。

(3)系统

‧ 难易二道、圣净二门、要门弘愿、正行杂行、正业助业。

(4)排他

‧楷定古今。已请证定,一句一字不得加减。

‧十三祖及古诸弘净缁素大德皆有宗的意识,独善导流清晰完整。

‧从莲池、藕益,到近代印光大师,极力推崇净土法门。

‧今日说重建、复兴,正顺其悲愿,承其前功,续其未竞。

‧大法将兴,其来由远。诸祖功勳,诚难思议。

2. 印光大师法语:

(1)独尊

‧净土法门乃一切诸法归宗结顶之法。

‧念佛往生一法,乃一切众生速出生死之第一要道,实一切诸佛疾成正觉之最上法门。

‧十方三世一切诸佛,上成佛道,下化众生,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。

(2)统摄

‧普被上中下根,统摄律教禅宗。

‧偏圆渐顿一切法,无不从此法界流;大小权实一切行,无不还归此法界。

‧一代时教,皆念佛法门之注脚。

(3)排他

‧特别法门,修因证果不得以通途教义相绳。

3. 具此四性,方为成熟、完整意义的宗。

立宗原为弘法,弘法必有所宗。

为突出我之法门,故有独尊性;

为兼顾其余法门,故有统摄性;

为使自他一切法门整然有序,故有系统性;

系统安立,不容破坏,故有排他性。如生命体之排异功能。

虽排他,然不相冲突。纯学理故。佛说真理,一体圆融,平等尊重故。先系统性中各有安立包容故。虽各各排他,亦各各承认故。

诸宗建立,很好地起到了突出自我法门,兼顾一切法门的双向功能,便利众生各择有缘法门修行,弘法大业得以有序进行;实为中国祖师之伟大创举,智慧结晶。

4. 问:何故佛法在印度无宗,传到中国即开展出各大宗派?

答:此由中印弘法因缘不同。佛出印度,圣弟子相承,自然演进,虽有部派,未成宗派。传译中国,既无佛陀而下之历史形成自然师承关系,又大小乘诸经法门并译而行,不可能复制印度佛法弘传演进之过程,而必须对混杂流行的诸经法门进行疏理判别,各安其位,选择所宗,以利弘法之有序推行。

5. 有此四性,诸宗必然汇归净土。唯佛独尊故。

诸宗虽在各自范围内称宗,遇净土佛力法门,宗即不成。如月於众星中最明,遇日无光。亦如边侯於诸国内一一称王,遇天子各皆称臣。

《要解》:

十方佛土,无此名相,无此阶位,无此法门。
教网所不能收、刹网所不能例。


《阿弥陀经讲义》讲义(三)
 

2.立宗三要素——经典、教判、相承

天亲菩萨造《往生论》,依净土三经系统地阐释净土门之教理,中有「我依修多罗」一偈;昙鸾大师撰《往生论注》,作了着名的「三依释」,即何所依、何故依、云何依,至为精辟地揭示了佛教宗派建立的根本要素。

(1)经典。何所依。

显明一个宗派建立所依据的经典,也就是「正依经典」。

佛教法门众多,号称无量,既然有所立宗,对此众多法门必须有所选择,而集中开显此法门的相关经典也就成为其立宗的根本依据,称为「正依经典」。虽然各宗皆宣称平等尊重佛说一切教法,但其立宗之正依经典无疑处於特殊、最高的地位,这是其他一切经典所不能相比的。

(2)教判。何故依。

说明依此经典而不依其他经典的理由,也就是「教相判释」。

简称「教判」、「判教」,也即对佛说一切教法进行分类比较,判明其各自相状、价值,取其特胜者立为宗旨。如建房之选中柱大梁。

虽有判教未必立宗,然而立宗必由判教。故一宗判教虽然总判一代佛教,究明其相互关系,但其目的在於:通过判教,显明本宗法门之特胜。如天台宗通过五时八教之判,突显法华之纯圆独妙;华严宗判五教十宗,独推华严为圆融无碍;净土宗判圣净二门、难易二道,唯明念佛为他力易行之道,速疾成佛。

(3)相承。云何依。

说明怎样依此经典,也就是「法义相承」,或称‘解行相承’。旨在纯正理解正依经典之精神,落实修持。

三者一体,不可分离,不可或缺,是三而一、一而三的关系,故称「三依」。有此三依,一宗创立的要件遂告完备无缺。

故知宗之创立,必须具有「正依经典」、「教相判释」、「法义相承」三要素,简称「经典」、「教判」、「相承」。

(4)宗名。

至於宗派的名称,或依经典立名,如「华严宗」;或依祖师立名,如「天台宗」;或依教判立名,如「密宗」;或依行法立名,如「禅宗」。往往一个宗派不止一个名称,如天台宗又称「法华宗」,密宗又称「真言宗」等。

「净土宗」乃依教判立名,若依经典可名「无量寿宗」或「弥陀宗」,若依祖师可名「善导宗」,若依行法可名「念佛宗」。又有以往生净土莲花化生,称为「莲宗」。

3.净土之开宗

(1)印度净土教略顾

(2)昙鸾大师奠基

‧正依经典--出三部无量寿经

‧正依论典--往生论    初现三经一论之理论体系(名号为体称名为宗)

‧教相判释--难易二道    自他二力    真实功德

‧法义相承--龙树、天亲

‧根本基础--佛本愿力    凡是生彼净土,及彼菩萨人天所起诸行……三个本愿

‧三依释之贡献

‧王舍城所说无量寿经(《无量寿经》)

‧观无量寿经(《观经》)

‧ 舍卫国所说无量寿经(《阿弥陀经》)

‧「无量寿」是安乐净土如来别号。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及舍卫国,於大众之中说无量寿佛庄严功德,即「以佛名号为经体」。

‧王舍城说无量寿佛庄严功德的经有两部,即《无量寿经》与《观经》;舍卫国说的有一部,即《阿弥陀经》。经虽有三,体原是一,皆以佛名号为体,这是净土三经最根本的一致处。

‧「以佛名号为经体」一句意义非常重大,影响非常深远,不仅成为日後净土宗释义之根本依据,也成为两种不同净土教系的根本分水岭。另一教系以天台为代表,释诸经以实相为体。这在以下仍要讨论。

 

下一页

信受弥陀救度    专称弥陀佛名
愿生弥陀净土    广度十方众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