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:《往生论注分段对照本》

作 者:天亲菩萨
 注 者:昙鸾大师
 编 者:慧净法师
 页数/装帧:224页/平装
 出版者: 净土宗文教基金会
 地 址:台北市信义路五段150巷22弄41号一、二、三、四楼
 电 话:(02) 2758-0689
 三 版:2004年6月

目录:
  《往生论注》序
  往生论愿生偈之构造(图表)
  往生论
  往生论注
  上卷
  下卷
  往生论与注上卷、下卷分段对照
  附录(一)
  赞阿弥陀佛偈

简介:
 
       《往生论》一卷,全名是《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》,又称为《无量寿经论》、《往生论》等,天亲菩萨撰着,菩提流支翻译,收藏於《大正藏》第二十六册。

        此论由二十四行九十六句的《偈颂》与敷衍其偈颂之意义的十章《长行》所构成。

        偈颂之大意是天亲菩萨表白一心无疑地信受阿弥陀佛之本愿的救度,愿生阿弥陀佛之净土。偈颂之初表白「愿生安乐国」之一心,其次叙述观见物件之净土庄严,最後以回向句为结束。

        长行之大意是敷演往生正因之信心所具德的「五念门」,成就五念门往生安乐国,得「五果门」。

        五念门是 :礼拜门,赞叹门,作愿门,观察门,回向门。

        五果门是 :近门,大会众门,宅门,屋门,园林游戏地门。

        五念门中大部份在叙述「愿生宗本」的「观察门」,观察对象之净土分为十七种之国土庄严、八种之佛庄严、四种之菩萨庄严,所谓三严二十九种。信知此等净土庄严皆是阿弥陀佛为我等下劣凡夫之往生所成就,以此为宗本而一心愿生,所谓「愿生宗本」。一心之信自然具足五念行。

        龙树菩萨之《十住毘婆沙论、易行品》说到弥陀本愿的救度乃是为了下劣凡夫,因此净土思想往往有被人误解为低级信仰的倾向,为了纠正此错误观念,後继者之天亲菩萨乃於《往生论》中确定出净土之信是大乘菩萨道,下劣凡夫有此信心,自然具足五念门之胜益。

        《往生论注》二卷,一般称为《往生论注》;北魏之昙鸾祖师着作,系注解天亲菩萨《往生论》之书,收录於《大正藏》第四十册。

        上卷之最初引龙树菩萨《十住毘婆沙论、易行品》之难易二道,判定本论是易行道之书,上乘之极致;并说明难行之所以难乃在於唯靠自力修行,而易行之所以易完全在於他力信心。上卷之最後注释「普共诸众生往生安乐国」之文,力说易行道之信心与一切凡夫皆得往生之旨趣。下卷说明三信三不信之相;又说往相还相之二回向,强调绝对他力之信心。最後於「自利利他满足」之文,以《无量寿经》四十八愿中之第十八、十一、二十二之三愿作为乘托他力速得成就之「的证」。

        又下卷最後可谓本书结论之「闻他力可乘,当生信心」之文与上卷最初开宗明义所举易行道之「但以信佛,便得往生」之文,显示此《论注》文理一贯,前後呼应,彻始彻终标示「他力信心」是往生净土之宗旨,是故名为「易行道」。

        《往生论》文约义丰,旨归难晓,幸有昙鸾祖师为之注释,发挥其幽关,光阐其微意,显明净土法门一心五念、他利利他之深义;他力广大威德之道,信心易行疾至之理,於是乎昭昭然现於世间。不有鸾祖,则天亲菩萨《往生论》之正理,将隐而不彰,晦而不明。可谓此《论注》是《往生论》之显微镜,我辈虽愚,依此《论注》,则《往生论》了如观火。

        又此《往生论注》是净土教中「善导流」发展的源流,因而《往生论》亦被定为净土宗正依经论,所谓「三经一论」;则此《论注》格调甚高,几乎与经并称。故印光大师於其序中盛赞鸾祖而言 :「昙鸾法师撰注详释,直将弥陀誓愿,天亲衷怀,彻底圆彰,和盘托出;若非深得佛心,具无碍辩,何克臻此。」

        《无量寿经》第十八愿之弥陀本愿他力信心,由昙鸾祖师而显明,由善导大师而光大;为千秋继绝学,为万世立宗旨,皆来自昙鸾祖师;可知此书之於净土教是何等重要。净土教理的根源来自《无量寿经》,此经核心在第十八愿及其成就文;此核心在说本愿救度的物件「机──十方众生、三界凡夫」及救度的利益「法──即得往生、住不退转」,凡夫一念之信即时被救,此後其信仰之生活即是任运称名念佛,过凡夫五念行的生活。简而又简,捷而又捷;真正三根普被,万类均沾」;上上根不能越其阃,下下根亦能入其中;缁素贤愚,士农工商,各依其当下身份过被救念佛之信仰生活。此即是《无量寿经》平等普济之弥陀本愿、唯信独达的宗旨,亦即此《往生论注》等净宗宝典之所阐扬。

        本书《往生论注分段对照本》分为两部份 :一是《论》与《注》上下分段对照;二是上卷与下卷上下分段对照;务使易读易辨,一目了然。书前有印光大师的《往生论注.序》和中国「净土宗善导流」导师慧净法师为此书所作的序。书末附有《赞阿弥陀佛偈》,此是鸾祖另一精绝作品,收录於《大正藏》第四十七册。此书依《无量寿经》之义,以偈颂歌叹阿弥陀佛依正二报之德,并述第十八愿成就文及付嘱文之一念往生、即得不退之旨。此书每偈的最後一句皆以归命礼、顶礼,或稽首、头面礼作为结束,充分表达鸾祖一心归命的愿生之情。其词句幽雅,甚可玩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