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佛说阿弥陀经》讲义(二十七)
 

第三篇    正宗分

复次舍利弗!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:
白鹤、孔雀、鹦鹉、舍利、迦陵频伽、共命之鸟。
是诸众鸟,昼夜六时,出和雅音。
其音演畅五根、五力、七菩提分、八圣道分,如是等法。
其土众生,闻是音已,皆悉念佛、念法、念僧。
舍利弗!汝勿谓此鸟,实是罪报所生。
所以者何?彼佛国土,无三恶道。
舍利弗!其佛国土,尚无恶道之名,何况有实。
是诸众鸟,皆是阿弥陀佛,欲令法音宣流,变化所作。

舍利弗!彼佛国土,微风吹动诸宝行树,及宝罗网,出微妙音,
譬如百千种乐,同时俱作。
闻是音者,自然皆生念佛、念法、念僧之心。
舍利弗!其佛国土,成就如是功德庄严。

舍利    译为鶖鹭,一种水鸟。

迦陵频伽   译为妙声鸟、好声鸟。净土曼陀罗图,绘成人头鸟身的形状。

共命    耆婆耆婆之译。共命鸟,又称作命命鸟,一身二头二心之鸟。

五根    三十七道品,大乘小乘因地之修行。即所谓四念处(身受心法)、四正勤(己生恶令断)、四如意足(欲精进心思维)、五根、五力、七菩提分、八圣道分。此是指三十七道品中的五根:㈠信:切信种种佛理。㈡精进:如所信精励修行。㈢念:不忘佛理。㈣定:心不乱。㈤慧:用智慧辩明道理。

五力    上述五根逐渐增进後,所产生的五种破邪的力量。

七菩提分    也叫七觉支。㈠择法:选择法之善恶。㈡精进:修行不懈怠。㈢轻安:身心轻乐安稳。㈣念:不忘佛理。㈤舍:舍掉举(浮躁)以静心。㈥定:不散乱。㈦喜:喜善而习之。

八圣道分    ㈠正见:持正确的见解。㈡正思惟:正当的思想。㈢正语:使用正当的言语。㈣正业:行正当的行为。㈤正命:过正当的生活。㈥正精进:力行诸善。㈦正念:对道理不执着也不忘记。㈧正定:身心寂静,正住真空之理。

念佛念法念僧    思念佛、佛法(法)、与佛弟子(僧),思念三宝之恩德。

三恶道    三恶趣。地狱、饿鬼、畜生三种不好的生处。

【文科】

广赞依报第四,说明往生人受用、供佛、闻法的快乐生活。此段明鸟树说法。

【译解】

舍利弗啊!极乐国土随处可见种种色泽绚丽的奇妙之鸟,不妨以此间人人喜爱的鸟名相称,如白鹤、孔雀、鹦鹉、舍利、迦陵频伽、共命鸟等。这些吉祥宝鸟,昼夜发出和悦优雅的声音,恒常不息地无碍演说着种种佛法妙理,如五根、五力、七菩提分、八圣道分等。极乐国土的众生,听到众鸟宣说的种种妙法,都念佛、念法、念僧。

舍利弗啊!你不要认为这些鸟如同此间的凡鸟,实是由罪业感报所生。为什麽呢?因为阿弥陀佛的净土,没有地狱、饿鬼、畜生三恶道。舍利弗啊!阿弥陀佛国,连三恶道的名字都听不到,何况而有三恶道等的实事呢!这些鸟都是阿弥陀佛为了让佛法音声遍布其国,利益众生,特别以神奇愿力变化而作的。

舍利弗啊!阿弥陀佛国,不仅众鸟宣说妙法,连风声也都会演畅佛法。每当微风徐起,地上行树以及空中罗网,一时吹动,枝叶相触,众宝叩击,发出微妙的声音,如同百千种音乐同时奏起一样。人们听到这种声音,自然都生起念佛、念法、念僧的心。

舍利弗啊!极乐国土如此的闻法如意,自然契合妙理,都是彼阿弥陀佛不可思议愿行功德力所成就啊!

【辩义】

1. 要解

种种奇妙杂色,言多且美也,下略出六种。
舍利,旧云鶖鹭,琦禅师云是春莺,或然。
迦陵频伽,此云妙音,未出壳时,音超众鸟。
共命,一身两头,识别报同。此二种西域雪山等处有之,皆寄此间爱赏者言其似而已。
六时出音,则知净土不以鸟栖为夜,良以莲华托生之身,本无昏睡,不假夜卧也。
五根等者,三十七道品也。

所谓四念处:

一身念处。
二受念处。
三心念处。
四法念处。

四正勤:

一已生恶法令断。
二未生恶法不令生。
三未生善法令生。
四已生善法令增长。

四如意足:

一欲如意足。
二精进如意足。
三心如意足。
四思惟如意足。

五根者:

① 信正道及助道法名信根;

② 行正道及诸助道善法,勤求不息,名精进根;

③ 念正道及诸助道善法,更无他念,名念根;

④ 摄心在正道及诸助道善法中,相应不散,名定根;

⑤ 为正道及诸助道善法,观於苦等四谛,名慧根。

五力者:

① 信根增长,能破疑惑,破诸邪信,及破烦恼,名信力;

② 精进根增长,破种种身心懈怠,成办出世大事,名精进力;

③ 念根增长,破诸邪念,成就一切出世正念功德,名念力;

④ 定根增长,能破乱想,发诸事理禅定,名定力;

⑤ 慧根增长,能遮通别诸惑,发真无漏,名慧力。

七菩提分,亦名七觉分。

① 智慧观诸法时,善能简别真伪,不谬取诸虚伪法,名择法觉分。

② 精进修诸道法时,善能觉了,不谬行於无益苦行,常勤心在真法中行,名精进觉分。

③ 若心得法喜,善能觉了此喜,不依颠倒之法而喜,住真法喜,名喜觉分。

④ 若断除诸见烦恼之时,善能觉了,除诸虚伪,不损真正善根,名除觉分。

⑤ 若舍所见念着境时,善能觉了所舍之境虚伪不实,永不追忆,名舍觉分。

⑥ 若发诸禅定之时,善能觉了诸禅虚假,不生爱见妄想,名定觉分。

⑦ 若修出世道时,善能觉了,常使定慧均平;或心沈没,当念用择法、精进、喜三觉分以察起之;或心浮动,当念用除、舍、定三觉分以摄持之;调和适中,名念觉分。

八圣道分,亦名八正道分。

① 修无漏行观,见四谛分明,名正见。

② 以无漏心相应思惟动发觉知筹量,为令增长入大涅盘,名正思惟。

③ 以无漏慧除四邪命,摄诸口业,住一切正语中,名正语。

④ 以无漏慧除身一切邪业,住清净正身业中,名正业。

⑤ 以无漏慧通除三业中五种邪命,住清净正命中,名正命。

⑥ 以无漏慧相应勤精进修涅盘道,名正精进。

⑦ 以无漏慧相应念正道及助道法,名正念。

⑧ 以无漏慧相应入定,名正定。

此等道品,依生灭四谛而修,即藏教道品。依无生四谛而修,即通教道品。依无量四谛而修,即别教道品。依无作四谛而修,即圆教道品。藏道品名半字法门,净土浊轻,似不必用,为小种先熟者或暂用之。通道品名大乘初门,三乘共禀,同居净土多说之。别道品名独菩萨法,同居方便净土多说之。圆道品名无上佛法,有利根者,於四净土皆得闻也。
如是等法者,等前念处、正勤、如意足,等余四摄、六度、十力无畏无量法门也。
三十七品,收法虽尽,而机缘不等,作种种开合名义不同,随所欲闻,无不演畅。故令闻者念三宝,发菩提心,伏灭烦恼也。

1) 何故念佛法僧?

灼见慈威不可思议,故念佛。法喜入心,法味充足,故念法。同闻共禀,一心修证,故念僧。
能念即三观。所念三宝,有别相、一体,及四教意义、三谛权实之不同。如上料简道品,应知。

2) 问:白鹤等非恶道名耶?

答:既非罪报,则一一名字,皆诠如来究竟功德。所谓究竟白鹤等,无非性德美称,岂恶名哉。

3) 问:化作众鸟何义?

答:有四悉檀因缘。凡情喜此诸鸟,顺情而化,令欢喜故;鸟尚说法,令闻生善故;不於鸟起下劣想,对治分别心故;鸟即弥陀,令悟法身平等,无不具无不造故。

佛化导众生之教法可分四个范畴,即:世界、各各为人、对治、第一义等四悉檀。略作四悉。法华经玄义卷一下,以悉檀为梵汉兼称之语。悉,即遍之义;檀,为檀那(布施)之略称,即佛以此四法遍施一切众生,故称四悉檀。

据大智度论卷一所载,佛之教法有种种差别,乍见似为矛盾,若总其教说,则有四悉檀之别,皆为实义而不相违背。

(一)世界悉檀,即随顺世间之法,而说因缘和合之义;亦即以世间一般之思想、语言、观念等事物,说明缘起之真理。例如,人类系由因缘和合而存在,故非为实体。以人存在本是一般世俗之见,乃说适合世俗之法以随顺众人,令凡夫喜悦而得世间之正智,故此悉檀又称乐欲悉檀。

(二)各各为人悉檀,略作为人悉檀。即应众生各别之根机与能力,而说各种出世实践法,令众生生起善根,故又称生善悉檀。

(三)对治悉檀,即针对众生之贪、瞋、痴等烦恼,应病而予法药。此系为灭除众生烦恼与恶业之教;以其能断众生诸恶,故又称断恶悉檀。

(四)第一义悉檀,即破除一切论议语言,直接以第一义诠明诸法实相之理,令众生真正契入教法,故又称入理悉檀。

4) 此中显微风、树、网等音,及一切依正假实,当体即是阿弥陀佛三身四德,毫无差别也。(全体是佛境界)

情与无情,同宣妙法。四教道品,无量法门,同时演说,随类各解,能令闻者念三宝也。念三宝是从悉檀获益。凡夫创闻,大踊遍身,是欢喜益;与三宝气分交接,必能发菩提心,是生善益;由此伏灭烦恼,是破恶益;证悟一体三宝,是入理益也。

重重结示,令深信一切庄严,皆导师愿行所成,种智所现;皆吾人净业所感,唯识所变。佛心生心,互为影质,如众灯明,各遍似一。全理成事,全事即理,全性起修,全修在性。亦可深长思矣!奈何离此净土,别谈唯心净土,甘堕鼠即鸟空之诮也哉!

重重结示为哪般?令深信佛所成,已经成,为我成,最精妙,欲送我,而欣慕愿求。

2. 法事赞  426

1) 劝欣慕净土

愿往生,愿往生。
道场清净稀难见,弥陀净土甚难闻。
难闻难见今得会,如说修行专意专。
愿佛慈悲遥摄受,临终宝座现其前。
既见华台心踊跃,从佛逍遥归自然。
自然即是弥陀国,无漏无生还即真。
行来进止常随佛,证得无为法性身。
众等回心皆愿往,手执香华常供养。

① 依报之结,故劝欣净。

② 难闻难见今得会。

③ 平时遥摄受,临终现其前。

④ 莲花宝座。

⑤ 自然即是弥陀国。佛性自然。

⑥ 无漏无生还即真。在此即假,至彼即真。

2) 赞宝鸟说法

愿往生,愿往生。
极乐庄严间杂宝,实是稀奇闻未闻。
宝鸟临空赞佛会,文文句句理相同。
昼夜连声无有息,哀婉雅亮发人心。
或说五根七觉分,或说八圣慈悲门。
或说他方离恶道,或说地狱封人天。
或说长时修苦行,或说无上菩提因。
或说散善波罗蜜,或说定慧入深禅。
菩萨声闻闻此法,处处分身转法轮。
众等回心皆愿往,手执香华常供养。

① 理相同者,无不指归念佛。闻是音已,皆念佛法僧。

② 「如是等法」开释六句。

③ 念佛即是转法轮,转法轮还教念佛。无不从此法界流,无不还归此法界。

3) 赞无情说法

愿往生,愿往生。
极乐庄严出三界,人天杂类等无为。
法藏行因广弘愿,设我得佛现稀奇。
或现鸟身能说法,或现无请能应机。
或使微波出妙响,或使林树赞慈悲。
或使风光相应动,或令罗网说音辞。
一切庄严声遍满,恒沙天乐自依时。
为引他方凡圣类,故佛现此不思议。
我等闻之身毛竖,碎骨惭谢阿弥师。
一受专精不惜命,须臾即到岂为迟。
众等回心皆愿往,手执香华常供养。

① 杂类,有情无情,同皆无为,同一涅盘。一切依正假实,当体即是阿弥陀佛三身四德。

② 鸟、波、树、风、光、罗网,一切庄严,尽说妙法。

③ 为引他方凡圣类。

4) 总结依报赞

愿往生,愿往生。
弥陀佛国真严净,三恶六道永无名。
事事庄严难可识,种种妙微甚为精。
地回宽平众宝间,一一同耀五百光。
一一光成宝台座,一一座上百千堂。
千堂化佛尘沙会,众生入者共相量。
无数音声游空转,化天童子散华香。
昼夜六时无间息,地上虚空难可量。
八德香池随意入,灌注由人无浅深。
或出或没三禅乐,徐徐相唤入檀林。
檀林宝座行行别,圣众犹若超日月。
日月即是长时劫,或坐或立或游方。
到处唯闻无上法,永绝凡夫生死殃。
是故彼国名安乐,众等回心愿往生。
往生彼国无余事,手执香华常供养。
( 彼国众生更无事,衣裓盛华诣十方。)

① 明真净报土。

② 明地上庄严。

③ 明宝池庄严。

④ 明宝林庄严。

⑤ 明圣众庄严。

⑥ 明闻法超证。

⑦ 结故名极乐。

3. 声不思议德

1) 大经48

微风徐动,吹诸宝树,演出无量妙法音声。其声流布,偏诸佛国。闻其音者,得深法忍,住不退转。
第六天上万种乐音,不如无量寿国诸七宝树一种音声千亿倍也!
又其乐声,无非法音。清畅哀亮,微妙和雅,十方世界音声之中,最为第一。

① 微妙最胜。

② 声皆演法。

③ 闻者悟忍。

2) 注

庄严「虚空」功德成就者:偈言「无量宝交络,罗网遍虚空,种种铃发响,宣吐妙法音」故。
此云何不思议?经言:「无量宝网,弥覆佛土。皆以金镂真珠,百千杂宝,奇妙珍异,庄严校饰。周匝四面,垂以宝铃。光色晃耀,极尽严丽。自然德风,徐起微动。其风调和,不寒不暑,温凉柔软;不迟不疾,吹诸罗网,及众宝树;演发无量微妙法音,流布万种温雅德香。其有闻者,尘劳垢习,自然不起。风触其身,皆得快乐。」
此声为佛事,焉可思议!

此界:噪音、苦恼音、恐怖音、靡靡音。

四面楚歌。风声鹤唳。草木皆兵。闻风丧胆。鬼哭狼嚎。

到处无余乐,唯闻愁叹声。

4. 风不思议德

1) 调和、温凉、柔软、适速、随意、流香、布德、演法、灭垢、悦体、散华。

2) 此界:狂风、暴风、台风、飓风、龙卷风、沙尘暴。寒风、热风。阴风、恶风、贼风。风刀、风霜、风雨、风雪。风病。风湿。伤风。中风。

风是德风,音是法音,乐称天乐,声皆妙声,皆做佛事。

5. 俯顺凡情

净土法门,本为凡夫,往往借喻凡夫所知的这个世界最贵重、最美好的事物,如金银七宝等,从事相上说明极乐庄严,以便让分别取相的凡夫易於理解,心有所住,羡慕彼土清净庄严,发起愿生之心。一旦往生,则自然证悟成佛,契入种种不可思议妙境,如人饮水,冷暖自知。绝待之乐,相待而说。如同《观经》:

我今为汝,广说众譬。亦令未来世一切凡夫欲修净业者,得生西方极乐国土。

至於极乐本身的微妙胜境,限於凡夫的思惟境界,即使是释尊以无碍辩才,亲宣净土三经,所说也不及亿万分之一;如同对山野村夫,说不尽皇城豪华。本经的表达有以下几个特点:

一、 俯顺凡情。如说「昼夜六时」、「饭食已讫」,为顺此界凡夫习情。实则极乐自体光明,不假日月照临,超越时间概念,并无昼夜交替;国中人民皆以禅悦为食,法喜资身,岂用五谷充腹。

二、 举事摄理。如举鸟树说法之事,彰明依正一体、相融相即之理。

三、 言近指远。如以此界金玉之宝,指说极乐功德之宝。

四、 以少显多。如七重、七宝,并非限定之数,实则多至无尽。

五、 量即非量。如百千种乐,实则无量。莲花亦无量光色。

六、 随说不定。如说莲花大如车轮,实则不限,而可广至数十、百由旬。

6. 身土一体

关於极乐净土的位次,善导大师判为「报土」、「涅盘界」,《观经疏》说:「十方佛国,并悉精华;欲比极乐庄严,全非比况。」极乐净土是十方佛土中最精最胜、无比无伦的净土。

实际上,极乐世界完全是阿弥陀佛称性功德的自然显现,是阿弥陀佛本身的境界,佛身与佛土一体,佛身全成佛土,佛土全是佛身,不可思议。根据净土三经,极乐世界不仅鸟树罗网会说法,水流光明、清风鼓乐,一切音声尽宣妙法,所有庄严皆施佛事。

《要解》说:

微风树网等音,及一切依正假实,当体即是阿弥陀佛三身四德,毫无差别。

本经说极乐众鸟皆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;《观经疏》明诸宝林树皆从弥陀无漏心中流出。极乐地下宝幢光明、地上楼树庄严、虚空化鸟声乐,一切无非阿弥陀佛无漏功德的全体大用。如入水池,所触皆水,无不受湿;往生极乐,随眼所见、耳所闻、鼻所嗅、舌所尝、身所触、心所念,无非弥陀功德,自然契悟真常。善导大师形象地说:

六识纵横自然悟,未藉思量一念功。

大经:

此皆无量寿佛威神力故,本愿力故,满足愿故,明了愿故,坚固愿故,究竟愿故。

7. 问:此界众生,虽欲闻法,法师不常有,法会不常遇,难以如愿,何以一生彼国即自然常闻一切妙法?

答:此由彼佛第四十六随意闻法愿成就。其愿言:

设我得佛,国中菩萨,随其志愿,所欲闻法,自然得闻。若不尔者,不取正觉。

8. 问:无三恶道虽好,然於诸净土中甚为浅近,极乐既是报土,最为第一,何必说此浅事?

答:为显弥陀大悲,摄凡为本,救苦为先,建立最胜无双报土,乃为摄取造作三恶罪业、恐惧三恶受苦之凡夫,故说无三恶道,令其安心有份。

彼佛因地发四十八大愿,而以无三恶道、不更恶道为最初第一、第二愿,实令我等造恶众生动容铭怀。今此大愿成就,故彼国土,无三恶道。其愿言:

设我得佛,国有地狱、饿鬼、畜生者,不取正觉。
设我得佛,国中天人,寿终之後,复更三恶道者,不取正觉。

若仅止无三恶道,可说为浅,今则救三恶道众生,皆令成佛,最深无比。如世间罪人,本求免於刑罚,未敢望於一衣一食;今乃出其牢狱,授以高爵,奉以厚禄,乃至王位江土,岂是小恩。庄严经:

三恶道中,地狱、饿鬼、畜生,皆生我刹,受我法化,不久悉成佛。

 

上一页 下一页 


信受弥陀救度    专称弥陀佛名
愿生弥陀净土    广度十方众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