淨信
 

「信」,對學佛者來講是很重要的。

《華嚴經》有一首偈說:

信為道元功德母,長養一切諸善法。

這兩句話是釋迦牟尼佛讚歎「信」的功德。

「信為道源」,就是入道的根源;信為「功德母」,也就是說信能出生功德;「長養一切諸善根」,所有善法必須靠信來長養。意思是說,一切的功德跟善法,都是由信所生,由信所長,也由信所滋養的。

一開始皈依佛門,信佛、學佛也好,或是在這個過程當中,發菩提心,行菩薩道,累積六度萬行,積聚福慧,都需要有「信」。所以信是從最初入門,到最後成就菩提的一種成始成終的要件。

佛門所講的信,跟世俗所謂「五常」不同。「仁義禮智信」的信,是一種信用、信實,「有約必踐,信守不二」,這是一般的信。佛法的信卻不只如此。

《唯識論》對佛法的信,有很簡潔扼要的說明:

於實德能,深忍樂欲,心淨為性。

「於實德能」,就是說,對於「真實的,功德的,功能的」,「深忍樂欲」,深忍就是深深地肯定,也就是「深信」的意思,「樂欲」就是喜好。對於真實的,有功德的,能夠離苦得樂的功能的,深深地相信、喜好,而且進一步去追求。

在這個世間,什麼是真實的、有功德的,什麼是能夠離苦得樂的呢?

釋迦牟尼佛說法,一開始就說「四聖諦」──苦、集、滅、道,這是世間的真理,是真實的。

「苦」就是六道輪迴,就是果報,這種苦的果報,有一個原因,叫做「苦集」。也就是說,由於貪瞋癡所聚集,才會形成苦的果報。要達到離苦得樂的「涅槃」(滅)境界,必須修「八正道」(道)。

所以,「苦集滅道」是真理,要相信;它能夠出生離苦得樂的功德,要相信;它有離苦得樂的功能存在,要相信。

佛法所講的「信」,是信「四諦」,「十二因緣」,是信「六度萬行」,依此而行,能夠讓我們超越輪迴,離苦得樂,甚至證得菩提,成就佛道。所以說,「於實德能,深忍樂欲。」

「心淨為性」,它有一個本質,就是「心淨」。也就是心向著解脫的方面去喜好盼望,而修四諦、十二因緣、六度、八正道;不是為了五欲,也不是希望下輩子得受人天果報。如果這樣,這種信就有污染了;同時,這種信心純淨「不雜疑念」,所以叫「心淨為性」。

因此,這個信,是佛法所講的信,也叫「淨信」──清淨的信心。他所信的內容,就是真實的,有功德的,能夠拔苦與樂,離苦得樂,能夠成就菩提的。這是佛教一般對信的定義。

我們淨土法門對信的定義是什麼呢?是「信彌陀」,也就是說──「世間虛假,唯佛是真。」因為只有彌陀的萬行、萬德,才能讓我們離開娑婆,往生淨土成佛。所以,彌陀的本身,是「實」,是真實,彌陀的本身是「德」,彌陀的本身是「能」。

以苦集滅道來講,我們之所以輪迴六道,是因為無明,有貪瞋癡煩惱。要到達滅(涅槃)的境界,就要往生極樂世界。極樂世界是無為的涅槃境界,因此,唯有「專稱彌陀佛名」。因為這六字名號,就是阿彌陀佛的「八道船」(道)。

龍樹菩薩在〈易行品〉裏面,解釋「易行道」的時候,是以阿彌陀佛這個法門,做為易行道的本體。

其中龍樹菩薩談到:

乘彼八道船,能度難度海。

就是說,我們依靠阿彌陀佛這六字名號的八道之船,就能夠度脫難度脫的六道生死苦海。

所以,我們在這裏所講的「淨信」,就是信受彌陀,唯有彌陀是真實的;信受彌陀,唯有彌陀六字洪名,真的是萬德萬行的結晶;信受彌陀,稱念彌陀,就能夠往生涅槃的境界,於此信而不疑,叫做「淨信」。

──摘自〈第十八願之義〉第四課(2005.4.17)


信受彌陀救度    專稱彌陀佛名
願生彌陀淨土    廣度十方眾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