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佛教參訪記
淨業法師
 

2012年11月6日至13日,淨宗法師率法師、居士共十六位,前往台灣,前後八天,共參訪:

一、專修念佛道場七處。淨土宗台北念佛會、道種寺、東林寺、鎮國寺、彌陀淨舍、永明寺、本願山彌陀講堂。

二、台灣四大佛教團體。法鼓山、台北慈濟、佛光山台北道場、中台禪寺、高雄佛光山本部、佛陀紀念館。

三、其他佛寺及民間信仰場所。行天宮、龍山寺、靈巖山寺、六龜妙崇寺、神威天台山。

四、觀光點。台北「總統府」、中正紀念堂、國父紀念館、台北故宮博物院、野柳海邊、日月潭。

此次參訪的主要目的:

一、實地感受台灣佛教界總體現狀。

二、重點參訪佛光山並希望親近星雲大師。

三、感受台灣民間宗教氣氛。

四、考察台灣佛寺建築。

五、感受台灣風土人情。

六、與淨土宗台北念佛會及其他專修念佛道場親密互動,特別瞻仰上人在台南的淨舍。

八天行程緊湊,感受良多,開闊了眼界,增長了見聞,也加深了思考,增長了信心,可說收穫很大。

一、台灣社會觀感

台灣的交通很便捷,民眾很親和,社會整體文明程度高。各處行走,基本沒有遇到塞車。最繁華的台北,相對大陸城市,也是出奇的車少、人少、高樓少、噪音少,讓人感覺很安靜、安閒、安適。若非事先說明,突然置身其中,肯定認不出竟是首府台北。其建築的現代化程度遠不如北上廣。據說是因為土地私有,所有者不願意改建,任何人也沒有辦法。但我卻喜歡這種「舊舊的」感覺。

台灣人說話很柔聲,普通店員給人的感覺都非常溫和有禮,不會給顧客「必須購物,否則不悅」的壓力,進店出店一任自由,所有店門口不會播放叫賣的喇叭,廣告牌也不花俏剌眼。總之,商業街如同休閒街。這是台灣人的福氣。很奇怪地,電視政論節目則口齒伶俐,刀光劍影,語音語速,完全不像是悠然的台灣人。

普通民眾對出家人十分尊重,見到出家人一定合掌示禮,念阿彌陀佛。導遊陳先生說:在台灣,「師父」是對出家人特有的敬稱。開車司機稱「大哥」,其他任何行業也都不會有人稱師傅。

二、台灣佛教觀感

慈濟、中台禪寺、法鼓山、佛光山四大佛教團體對台灣整體佛教影響很大。但不在四大佛教團體系列的佛寺也有相當的實力,只不過不顯山顯水。如我們到訪的妙崇寺,其建築高大華貴精美,令人咋舌,住持是一位比丘尼。

四大佛教團體普遍重視文化、教育,佛寺道場無不透露出強烈的文化氣氛,各種書品琳琅滿目,宛如佛教的文化機構、文化產業。佛教用品及工藝飾品多樣精美。

台灣的佛教非常現代化,電視弘法世界之最。其建築設施皆極考究,用心周密,非常人性化,人文氣息濃厚。可能因為台灣歷史短,最古的建築也不過數百年,故佛教界非常重視歷史的傳承,紛紛建立博物館,收集古今有意義的佛教文物,其中最成功、最有影響的是佛光山建立的佛陀紀念館,規模之大、建築之美、藏品之精,已成為台灣新的文化地標。

台灣佛教在入世化方面很成功。由於缺乏深度交流,不知各人生死解脫之法抉擇如何。

四大佛教團體各有特色,各見其長。慈濟基本為在家佛教團體,似乎有意淡化信仰,稱佛為宇宙大覺者,其環保、賑災給人印象突出。法鼓山依聖嚴法師餘風運作。中台山,如其建築,門庭高聳,壁壘森嚴,難窺其奧。佛光山出家眾展現自信、歡喜、親和。

三、台灣民間宗教信仰觀感

民間宗教信仰,如媽祖、關公在台灣影響甚大,香火鼎盛,以勸善止惡為宗旨,說法多屬亦仙亦佛。行天宮排隊收驚人數眾多,寺方同時十幾人持香服務。雖人湧如潮,但秩序井然,稍然無聲,虔恭肅穆。龍山寺有誦經、有念佛、有禮拜、有擲爻問卦,各據一隅,互不相妨。香爐中空,並無香灰,點燃香後整支直接投入香爐,甚為簡便省時。

四、專修念佛道場觀感

祖師說:同一念佛無別道,遠通四海皆兄弟。同念佛故,所至皆感十分親切、親密。專修念佛道場目前普通規模較小,以台中本願山彌陀講堂最為富麗宏偉。

雖皆規模不大,人眾不多,但住持及住眾皆有信心,有道心,有愛心,有悲心,有理想,有韌性,如以果為喻,其它佛教為果肉,大而甘;念佛法門為果核,小而堅。然種子雖小,生氣十足,生根發芽必賴其種,乃至能成參天大樹,未來前途不可思議。

五、總結雜感

最感親切的是在淨土宗台北念佛會。

最有感觸的是參觀上人在台南的簡陋淨舍。

最驚喜的是獲得星雲大師的接見。

最開眼界的是台灣人間佛教的展開。

最啟發思考的是人間佛教的未來走向。

最有意義的民間交流是拜訪上人九十五歲的念佛姑媽。


信受彌陀救度    專稱彌陀佛名
願生彌陀淨土    廣度十方眾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