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
果 自 然
──大年初二談話
各位同修:南無阿彌陀佛!
因果是佛教的根本
今天晚上要跟大家談談「因果」的道理。對於「因果」的觀念,一般人多認為是佛教的老生常談,並不算什麼,但其實也正因為是老生常談,才顯示它的重要性。釋迦牟尼佛一生所說的法,叫做「一代經」;一代經教的一貫道理是什麼呢?就是「因果」兩個字。所以因果是佛教的骨幹和根本,離開了因果的道理,也就沒有佛教。講經說法的人,如果不知道因果,他就不能講經說法了,因為他所講的就會離開因果,也就離開了佛法。一個老實學佛的人,因為深信因果,就會精進修行;如果不知道因果,他也不會那麼老實學佛了。
「因」是什麼?「果」又是什麼呢?在這裏跟大家談因果好像把大家看扁了,不過沒關係,我們就一層一層的來說。「因」就好像播種的種子,「果」就是開花結果,就是收成;「因」也就是行為,或者是原因,「果」就是現象。宇宙中絕對沒有無因之果,只能說不曉得它的原因而已。像我們常常聽到空難,飛機發生事故,而之後的報導通常是「事故的原因不明」。「不明」並不是表示沒有原因,只是不明而已,必須進一步追究它的原因,解決這個原因,否則事故可能會一再重演。科學的進步是努力追究解明現象的前因後果,這樣科學、文明才會進步。
因果是一種「自然性」
天下間任何事情都是循著因果的理則產生的,沒有任何一件事情是離開因果的。因果是一種「必然性」,也就是「自然性」,不是偶然的、無因而生,或是神所創造的。有因必有果,而這個因果是「自然」。「自然」是什麼意思呢?就像我們點火,火是向上燒,不是向下燒的,向上燒就是火的自然性;水是往下流,往下流就是水的自然性,它不可能往上流,往上流就可能是人為的造作,就不是自然了。我們吃飯肚子會飽,穿衣服身體會溫暖,春天來了花會開,花開時便知春天已來到,所謂「花開時春來,春來時花開」。即使是暗夜中,抓了一把種子去播種,雖然我們不曉得播的是什麼種子?可是到時候一定會知道的,因為一旦果生出來,就會知道當天所播種的是什麼種子,這就是所謂的「種瓜得瓜,種豆得豆」。
藕益大師的《見聞錄》
明末清初淨土宗的藕益大師曾經寫了一本《見聞錄》,這本《見聞錄》對我們修行人很有警惕作用,能夠增進我們的道念。所謂「見聞錄」就是他親自看到,或親自聽到的因果報應事跡。這本書正在編輯中,以後會出版,等書出版之後,希望大家能夠抽時間看。(編註
: 《見聞錄》已出版,免費結緣,歡迎索取。)這本書的第一篇就提到:
有一位秀才,每過幾天就必須到陰間代替七殿閻羅王的職務,因為剛好那一殿的閻羅王位缺,他暫時去代理。他到那裏去,文判、武判就會拿生死簿給他看,他一看生死簿就很自然的能依內容去下判斷。有一次他看生死簿的時候,無意中發現裏面登記某某人偷了隔壁的雞,連毛總共一斤十二兩重,這個某某人是誰呢?竟然是他的太太,他覺得很奇怪,就把這一頁折起來做記號。等他回陽間的時候,就問他的太太,他太太起初不肯承認,堅持說沒有。秀才說,你還說沒有,明明都已經記錄很清楚。這時候他太太只好承認說,有一天在外面曬穀,隔壁家的雞來吃穀,她為了把雞趕走,隨手拿了一塊石頭丟過去,哪曉得就把雞打死了。她怕人家知道了會追究,所以把牠丟棄在牆邊。後來,他們去把那隻雞找回來,一秤重量剛好是一斤十二兩,他們就帶著錢和這隻雞到隔壁鄰居跟他們道歉,等於把牠買下來。這件事情就這樣過去了。後來這位秀才又到陰間,趕快去查生死簿,翻到那裏的時候,一看,那些文字都消失了,可是折的地方還是折著,只是文字消失了,真的很不可思議。
所以說因果不可思議,到底是誰去記載的,而且當初他太太偷偷做這件事時並沒有人看見,可是卻清清楚楚的記載下來了。可見我們平常三業的行為
--起心動念、言語、行為,點點滴滴都落入因果,我們以為沒人知道,哪曉得無形中已經被錄影、記載下來了。可謂:「人間所作事,居心之邪正,以為沒人知,冥冥有記錄。」
念佛成佛是自然
因果有三支柱子,就是「因果三柱」。因果三柱是指:「善因善果,惡因惡果,自因自果。」也就是,行善必然得到好的果報,做壞事必然得到痛苦的果報,行善必得幸福,作惡必招災難,所以善有善報,惡有惡報。而「自因自果」是說,自己所做的必然是自己承擔果報,自己行善,自己享受未來的福果,自己作惡,自己承擔未來的苦果,也就是說自己吃飯自己飽,不可能說我吃飯別人飽,或者別人吃飯我飽,因因果果都是自己承擔的。
我們淨土法門跟因果又有什麼關係呢?「念佛」是因,而「成佛」是果,就是這個關係,所以法照大師說:
念佛成佛是自然。
不必加以勉強,不會被阻擋,也不可能有萬一如何,因為它是自然性、必然的結果。所以這個法門不管任何人,只要願生彌陀淨土、專稱彌陀名號,必定往生極樂。一百個人念佛,一百個人往生;一千個人念佛,一千個人往生。不管什麼時候,不論什麼地方,念佛都必定往生,所以念佛是非常簡易、非常穩當的。
今天晚上我們還是以《念佛感應錄》(一)裏面的故事,作為印證。本書342頁〈臨終黑暗,念佛轉明〉,敘述這件事蹟的作者曾親自跟我提過,時間是一九九三年,已經是十年前的事了。他的祖母當年八十四歲,住在宜蘭,他也是宜蘭人,不過在台北上班。他是長孫,每次回宜蘭,都會去探望他的祖母,並拿一筆錢給她作生活費,因為祖母年老,而且躺在床上,需要成人的紙尿布,費用較高。他每次拿錢給祖母時,就會勸祖母念佛,並問祖母有沒有念佛,祖母就雙手合掌說:「有!有!有念佛,南無阿彌陀佛!南無阿彌陀佛!」。他也知道是因為拿錢給祖母,所以要她念佛她就會念佛,如果沒有拿錢給祖母,她可能就不會念佛了,因為祖母平常並不喜歡念佛。
一九九三年二月一日,他的妹妹從宜蘭打電話來,告知祖母生命危急,第二天他趕回宜蘭,並將祖母從醫院接回家裏,當天晚上他的祖母陷入昏迷,口中還喃喃自語的好像跟人家在爭執什麼,說的話有些可以聽清楚,有些則沒辦法分辨,但他還是跟以往一樣勸他的祖母念佛,這時他的祖母很不耐煩的拒絕說:「唉呀!念什麼佛!」他一聽就擔心了,不知道祖母到底能不能往生。
二月三日早上七、八點,祖母又自言自語的說:「黑漆漆的找不到路。」又說:「不要擋路啦!」一邊說,一邊很著急、很恐懼的樣子,且額頭冒出冷汗,臉上因急躁與不安而變形,呼吸也愈來愈急促。這時他趕快將祖母扶起來,因為當地有一種習俗,就是人將斷氣時要扶起來,意思是向土地辭別,同時扶起來要斷氣也比較順。所以他將祖母扶起來,並且跪在祖母的旁邊,大聲的說:「阿媽!阿彌陀佛很光明,阿彌陀佛來了,您有看到路嗎?」之後又對她說:「阿媽!你念一句阿彌陀佛,一句就好了。」為什麼說念一句就好呢?因為之前他請祖母念佛,祖母不想念,他怕祖母還不接受,所以才說念一句就好。這時他的祖母就跟著他念了一句「阿彌陀佛」。
很不可思議的,她只念一句而已,臉上的焦急就消失了,好像讓她怖畏的事情,因為念了這一句佛號而消失了,所以祖母的臉上顯得很愉悅。這時,他又告訴祖母:「阿媽!您再念一句。」她又念了一句,「阿媽!再念一句。」她又念了第三句。總共念了三句,他看祖母的臉已變得很祥和,呼吸也變得很均勻了,這時他讓祖母慢慢躺下來,祖母很安詳的睡著了,之後再也沒有胡言亂語。經過一個多小時,又看到他的祖母有一點不順暢的現象,他又將祖母扶坐起來,這時就斷氣了。大家經過一陣忙碌、整理之後,他的姑姑忽然叫著說:「大家快來看,祖母的臉上笑得好開心!」他走近一看,果然祖母的嘴唇紅潤潤的,臉上祥和,雖然祖母已八十四歲,但笑的樣子有如少女。
由這一段事蹟我們曉得,他的祖母臨終時感到黑暗,好像與人有所爭執,這一定是冤家債主來了,這時候如果沒有人為他開示,教她念佛,一定死得很痛苦。他的祖母最後能像少女一樣的面貌,死了反而比生前年輕貌美,是靠什麼?什麼都沒有,只是念了三句「阿彌陀佛」而已。他的孫子本身對念佛法門可能也不是很深入,所以只是聽了她念三句佛號,也沒有繼續再念,或繼續加以開導。不過,佛力不可思議,一句也好,多句也好,只要阿彌陀佛出現,一切就沒有障礙,就能夠往生極樂世界。因為一個人念佛,如果沒有什麼執著,他就會循著這一句佛號的功能而往生極樂世界。像《無量壽經》所說的:
其國不逆違,自然之所牽。
自自然然,不必造作,不會受阻擋障礙的,必然性的就會到極樂世界去,這就是這一句名號的功能。好像前日所說的,藥有藥的功能,不管你知或不知,是自願吃或被迫吃,一旦吃下去了,藥就會在身上產生藥效,功能必然會出現。所以只是臨終念三句佛號而已,就能有這麼殊勝的效果,何況我們不是臨終才念佛,而是現在、平生就開始念佛。他的祖母是經過引導才念佛,我們現在是自動自發的念佛,所以如果我們一生中不變的念佛,臨終也將必然性的、因果自然的往生極樂世界。
念佛的功德
這一句名號的功能,大家再看《念佛感應錄》(一)
第355頁,標題〈你佛給我,我就好去〉。這一段典故來自《印光大師文鈔》,內容是說,江蘇無錫近來念佛的人很多,有一個人很會做素菜,凡是打佛七都叫他去做菜,因為打佛七時會有很多念佛者住在道場,三餐也在那裏吃,所以要有會煮素菜的人在那裏幫忙。這個人在那邊幫忙,每天都聽念佛聲音。後來他的兒子臨終時,跟這個煮素菜的父親說:「爸爸,我就要死了,但不能到好的地方去,你把你的佛給我,我就能到好的地方去了。」他的父親說:「我不念佛,哪有佛呢?」兒子說:「你佛多的很,你只要說一聲,我就好去了。」他的父親說:「那隨你要多少就拿多少。」這一句話一講完,他的兒子就安詳的斷氣了。事後他自己心想:「我從來不念佛,怎麼會有佛呢?」於是就去請教人家,一位懂佛法的人就告訴他:「你在寺院做素菜的時候,接近念佛的場所,雖然你自己沒有念佛,可是天天聽大家念佛,所以就有佛,有很大的功德。」印光大師說,這個人是無心聽,如果他留心、專心聽,功德就更大了。
我們誦經,經文的前後文各不相同,如果不注意聽的話就不知道對方在念什麼,不能句句聽得明白;即使留心聽,也不一定能很清楚,更何況無心聽,根本聽不明白。但念佛就不一樣了,念佛是前面一句「南無阿彌陀佛」,後面也是一句「南無阿彌陀佛」,聲聲念念都是「南無阿彌陀佛」,再怎麼樣無心的人都會聽到,何況他是住在寺院做素菜,從早到晚,從晚到早,即使無心聽也會聽到很多的佛號,因為佛七就是整天念佛。
這說明三點:(一)念佛比誦經功德大;(二)即使沒有念,只有聽,這一句佛號也會進入阿賴耶識的倉庫中,成為我們的種子,成為功德;如果自己念,這個種子就更加堅固;
(三)雖然是自己的,只要答應也可以給別人,別人也能擁有;而自己的依然保存,毫不減損。這顯示阿彌陀佛為我們以五劫的時間發下四十八大願,同時為我們經過兆載永劫的時間去修菩薩苦行,完成四十八大願。完成四十八大願是完成什麼呢?完成了我們的往生,同時也完成了我們要往生的極樂世界。我們從娑婆世界到極樂世界應該具備的資糧功德,是阿彌陀佛為我們完成的;我們生生世世以來造作了無量無邊的罪業,也是阿彌陀佛來替我們完成清償。因為當我們離開世間時,必須要清償業債,不然離不開,就好像一個人欠了國家很多錢,要移民時如果不將錢結算清楚,過海關時會被擋住。這一些功德,都是阿彌陀佛為我們完成,然後送給我們,祂早就答應我們,所以我們要多少就有多少。因此這一句佛號是阿彌陀佛可以讓我們所有,可以讓我們支取,我們要取多少就取多少,要支出多少就支出多少,這就是念佛的功德。
當生成就的法門
念佛是這樣的簡易、殊勝,這是因果的自然性,可是念佛的人畢竟不多。其實學佛的人本來就不多,地球上有六十億的人口,到底學佛的人有多少?而一般學佛的人都自認根器很高,是學禪、學密或研究教理的根器,想靠自己的力量來尋求解脫,但是所謂「不經一事,不長一智」、「事非經過不知難」,必須繞了一大圈之後,自己遇到災難了,或者生重病了,如果生死心切,對生死輪迴看得很重要,他就會回過頭來反省自己平生所學的能抵得了生死嗎?如果現在死的話,從此就可解脫生死,脫離六道輪迴嗎?還是心中茫然沒有把握?如果他以前聽聞過念佛的道理,這時種子就會浮現,就會念佛、靠佛,佛會讓他有所依靠。如果不是這樣的話,他會心中茫然,不知要到哪裏去,結果就隨過去的業投胎轉世,這樣就很可惜了。
為什麼呢?好不容易生而為人,並得聞佛法、依法修行,卻不能在佛法當中尋找到今生今世可以當生成就的法門,豈不是在佛法當中只結一個緣,下一輩子又繼續輪迴,那是非常危險的。因為,誰敢保證下一輩子還能當人?即使當人,誰又能保證能聞佛法?即使幸而還能聞佛法,但能保證下下輩子嗎?能夠保證生生世世、世世生生嗎?所以印光大師說:「生死不了,危險太大;輪迴未出,難免墮落。努力今生,以了生死。」今生今世既然學佛,就必須把握今生今世可以解脫的法門,也就是先往生極樂世界再說,因為極樂世界已經沒有輪迴,到了那裏要學什麼再慢慢去學。不過,其實極樂世界是成佛的境界,是享受果報的,不是到那裏又再學習、再修行,所以這個法門既容易、又殊勝,殊勝在哪裏呢?殊勝在能當生成就,而且往生能夠當生成佛。今天就講到這裏。
南無阿彌陀佛!
(二○○四.一.二十三)
信受彌陀救度
專稱彌陀佛名
願生彌陀淨土 廣度十方眾生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