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因果故事》
-第一章 世間因果

 (一)

業力甚大,能敵須彌,能深巨海,能障聖道。是故,眾生莫輕小惡,以為無罪。死後有報,纖毫受之。父子至親,歧路各別,縱然相逢,無肯代受。(《地藏菩薩本願經》)

(二)

身體端正,影子也就端正;身體歪斜,影子也就歪斜。造了善因必定會得到樂果,造了惡因必定會得到苦果。

但是,世間很多事情看上去並非如此,往往作惡的人得到了財富地位,而行善的人卻命運坎坷,這是因為:

一、現在所得的果報未必是今生所造,而現在所造的業因也未必今生受報,就好比今年所吃的谷米乃是去年所種的一樣。如果宿世善緣已經成熟,此世雖然為惡,也會先享受福報。譬如欠債,急處先還。就好像雖然遇到災年,但儲備了糧食,則可以渡過難關。如果今年田園荒蕪,則來年就會受苦(《業報差別經》)。

二、人心變化無常,行善之後能生退心,作惡之後能發懺悔,各種業果交互呈現,錯綜複雜。

三、善行與惡行不可能盡人皆知,古人很注重積累陰德(只有自己知道的善行),因此不能只看表面現象。

因果報應有時隱微難測,就如浮於海上的冰山,我們只看見露出水面的部分,而它隱藏在水下的部分卻巨大無比。

(三)

因果報應的理論為我們解答了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:為什麼要行善而不要作惡?

「要行善,勿作惡。」一切社會教化體系乃至神道宗教都這樣教導世人。理由無非歸結為外部原因:社會群體的共同利益乃至神的旨意。這難免有強加於人的色彩,儘管法律制裁和宗教懲罰都很嚴厲,作惡的人還是層出不窮。中國道家等人性論者則將善解釋為人性的良知。但世人對人性是善是惡尚無定論,以人性作為倫理基石也很脆弱,何況在現代社會中,親情、友誼乃至肉體都可以兌換成金錢,甚至有的人連命都不顧惜,更何談良心?

世人的行為出發點是自身的利害關係,「這樣做對我有利還是有害?」而因果理論的出發點剛好與此吻合,「善有善報,惡有惡報。自作自受,共作共受。」把行為責任歸於當事人自身,不借助任何社會力量和神意。將來是苦是樂,完全是自由意志的選擇。人們完全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,成為命運的主人。這避免了神意論、宿命論和機運論的弊端。(陳兵《生與死──佛教輪迴說》)


 

1、因果律

米從哪裡來?

佛的堂弟阿那律自幼在王宮中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,一點兒也不瞭解外面的世界。

一天,阿那律和跋提、劫賓那一起吃飯,主食是大米,三個小傢伙就開始討論米是從哪裡來的。

劫賓那說:「米是從米缸裏來的。有一次我溜到廚房,看見僕人們從米缸裏盛出大米,洗過之後放在鍋裏蒸熟,然後盛給咱們吃。」

拔提說:「你別騙人了,缸裏怎麼會出米呢?米飯明明是從飯鍋裏出來的。」

阿那律說:「你倆別爭了,我看你們說得都不對,米飯不是從碗裏出來的嗎?」

三個小夥伴相持不下,爭得面紅耳赤。(林明珂《佛陀十大弟子傳》)

「眼見為實」,這是凡夫不相信因果的原因。

偷牛

有一個村子的人,共同偷了一頭牛殺掉吃了。丟牛的人順著牛的腳印找到了這個村子,向一個村民瞭解情況,問他:「我的牛在你們村上嗎?」

村民回答:「我們這裏其實沒有村子。」

丟牛的人又問:「難道你們不是在村邊的池塘分吃牛肉嗎?」

村民回答:「沒有池塘。」

「池旁有棵大樹吧?」丟牛的人問。

「沒樹。」村民回答。

「偷牛時是在你們村東吧?」

「沒有東。」

「你們偷牛的時候不正是中午嗎?」

「沒有中午。」

「就算沒有村、沒有樹,但天底下怎麼會沒有東、沒有中午呢?你的話沒有一句可信,你們偷了牛是不是?」丟牛的人嚴厲地問。

村民只好承認。

愚人也是如此。掩蓋罪過,不肯發露懺悔。但業因果報如影隨形,就像地上的腳印,清晰可見,任何罪過都隱瞞不住。(《百喻經》)

果味

古時候有位大富長者,家中流行風寒,惟有形似檳榔的庵摩羅果可以緩解病情,大富長者就讓沒有染病的一位僕人到果園購買,特別叮囑道:「告訴果園主人,多挑些熟透的甜果,沒熟的不要。」

僕人來到果園。園主熱情地接待他,說:「我這裏的果子味道都很好,凡是摘下來的果子都是熟透的甜果,沒熟的都留在樹上,你只要嘗一個就知道了。」

僕人說:「只嘗一個怎麼知道所有的果子都甜呢?」

園主勸道:「你想的雖然很周到,但果子如果破了皮,就不好再招待客人了。如果你執意要挨個嘗,不甜的可以還我,甜的就不能退還了。」

僕人點頭道:「這個辦法很公道,那我就開始嘗了。」於是他開始將庵摩羅果一一品嘗。就這樣,他買了一筐咬破了的庵摩羅果。

長者見了那筐果子,氣不打一處來,全部倒掉了。

種善因得善果,種惡因得惡果,肉眼雖不見,而自然遵循至理。世人聽到因果的道理不肯相信,說:「除非親身經歷之後,我才相信。」等大限到來,業障現前,一切都晚了,就像那些果子一樣被丟棄。(《百喻經》、《佛教故事大全》)

「殺羊升天」

佛在王舍城時,一位屠夫向國王阿闍世提出一個請求:「大王每次遇到節日需要祭祀時,請把屠殺牲畜的工作交給我吧。」

阿闍世王問:「殺生的事很少有人樂意做,為什麼你那麼喜歡?」

屠夫回答:「我往世曾是窮人,靠殺羊度日,因殺羊之故,死後生天,享受天福。天上壽盡,又生為人,還是從事殺羊的職業,死後又生天上。就這樣六次投生為人,都從事殺羊的工作,每次死後都生到天上。」

阿闍世王問:「就算真如你所說,你是怎麼知道這些事的呢?」

屠夫回答:「我有知宿命的能力。」

阿闍世王心中疑惑:像他這樣毫無修行的人,怎麼能知宿命?於是便向佛請教。

佛說:「屠夫所說的都是事實。他往世曾遇到一位辟支佛,恭敬地瞻仰辟支佛的莊嚴容貌,生起善心,由於這一功德,使他得以六次生天享福,出生為人又能知宿命。因為敬佛的福報先行成熟,因此六次往返天上人間。殺生的罪業應受惡報,只是機緣尚未成熟,這次生命終結,福報也享盡了,他將墮地獄接受屠羊的罪報,地獄的罪報受完,他又要無數次投生為羊,一一償還命債。他雖知宿命,但只能知六世宿命,所以誤認為屠羊是生天的原因。」(《雜譬喻經》)

「天道無知」

從前,姑蘇城有個姓尹的人,善於為別人打官司,門庭若市。

後來,他生了一個兒子,相貌俊秀,聰明絕頂。他良心發現,悔改以前的過錯,不再給別人寫那些言辭不實的狀紙。

沒過多久,他的兒子突然雙目失明。

改邪歸正反而遭此惡報,他因此非常憤恨,於是重操舊業。

不到一年,他的兒子複明瞭。

於是,他不再相信善惡報應,逢人便說天道無知。

他的兒子名叫尹明廷,順治年間考中進士。幾年後,在一次赴任途中遇到兵亂,全家人無一倖免。(﹝清﹞周安士《安士全書》)

桃李與蒺藜

春秋戰國之際,有個叫子質的人在魏文侯手下做官。有一次,他得罪了魏文侯。這時,他培養提拔計程車、大夫、武官紛紛落井下石,在魏文侯面前大講他的壞話。子質只好投奔北方的趙簡子。

他對趙簡子說:「從今以後,我再也不做培植人才的事情了。」

趙簡子聽了,很是奇怪,問道:「為什麼呢?」

子質說:「我培植的人才在魏文侯那裏,士、大夫、武將各占一半之多。現在,那些士在國君面前誹謗我,那些大夫用法律恐嚇我,那些武將用武力威脅我。所以我不願再培植人才了。」

趙簡子不同意他的看法,歎了一口氣,說:「你的話講得不對。要知道,春天種植了桃李,夏天就可以在樹蔭下乘涼,秋天就可以吃到果實。如果春天種了蒺ji2藜li2,夏天不能摘取樹葉,秋天得到的也只有刺。由此看來,關鍵在於種植什麼。你培養的人沒有選好,這怪誰呢?」(《韓詩外傳》卷七)

無益的祈禱

一位名叫伽彌尼的青年前來拜訪釋迦牟尼佛。

他問道:「佛陀!人如果做了壞事,向神祈禱,可以得到幸福嗎?」

佛沒有正面回答他這個問題,反問道:「如果把大石頭扔到河裏,你向神祈禱,它會浮上來嗎?」

伽彌尼搖頭答道:「不會的,佛陀!」

佛說:「人如果造了惡業,即使向神祈禱,也絕對得不到幸福,因為惡業一定是會墮落的。」

佛又問伽彌尼:「如果把油倒在河裏,你向神祈禱,它會沉下去嗎?」

「不會的,佛陀!」

佛接著開示:「所以,人如果造了善業,即使你向神祈禱,要他墮落,也是絕對不可能的,因為善業一定是會上升的。」(金明法師《道德教育》)

鬼神能知曉人的壽命及禍福,但並不能做任何改變,更不能主宰人的貧富貴賤,但卻能令人造惡殺生。(《譬喻經》)

苦的原因

一天,阿那律等四個新學比丘一起談論什麼最苦。

一個說:「人生最苦的是貪欲,貪欲得不到滿足,苦不堪言。」

一個說:「人生最苦的是吃不飽飯,饑腸轆轆,其苦無比。」

一個說:「人生最苦的是瞋恚,脾氣一發,火從眼眶裏冒出來。」

一個說:「人生最苦的是膽小,前怕狼後怕虎,沒有一刻安寧。」

剛好佛聽到他們的談話,就教誡說:「你們都沒說出苦的真諦,只是一種從習氣中帶來的偏見。你們中有的是淫鴿轉世,就以欲念為苦;有的是餓鷹轉世,就以饑餓為苦;有的是毒蛇轉世,就以瞋恚為苦;有的是兔子轉世,就以驚懼為苦。世間最大的苦,莫過於有身體。」(《法句經》)

人之生也,與憂俱生。壽者昏昏,久憂不死。何苦也!其為形也,亦遠矣!(《莊子.至樂篇》)

施一得十

一次,佛陀入城乞化,一位婦人歡喜供養了一缽米飯。佛說:「種一生十,種十生百,種百生千,種千生萬。請精進修學佛道。」

佛陀正想離開,那位婦人的丈夫追了出來,笑著問道:「哪裡能這樣說?僅僅佈施了一缽米飯,怎麼能得這麼多福呢?」

「不要笑,」佛說,「你看尼拘陀樹,綿延四五裏,每年落數萬斛的果實,那不是一粒果核的收穫嗎?」

佛陀用這簡單的比喻教示他。夫婦倆心開意解,頓時證得須陀洹果。(《佛教故事大全》)

錯綜複雜的果報

富貴從佈施中來,但其果報錯綜複雜。

《彌勒所問經》說:錦繡滿箱卻穿著布衣,金銀滿櫃卻吃著糟糠,可以安閒卻一定要勞筋動骨,可以快樂卻整天愁眉苦臉,這就是有福不能享。原因是由於他前世佈施的時候不能發至誠心、歡喜心,或者因為別人的勸告而勉強佈施,或者佈施以後馬上又後悔。

住宅簡陋的人卻常住別人的豪宅,飲食粗糙的人卻常吃別人的山珍海味,這就是能享受卻無自主權。因為他前世自己不能佈施,只知道勸別人佈施,或者見別人佈施而隨喜讚歎。

《業報差別經》說:如果眾生因為別人規勸而佈施,佈施後又後悔,以這樣的因緣,他來生先富後窮。

又有眾生因別人的規勸而少量佈施,佈施後歡喜,他來生先貧後富。

如果請僧人到家裏來,使僧人疲勞奔走之後才就食,那麼後世雖能得到富貴,但一定要從勞苦中獲得。

如果送齋食到寺院,使僧人安然受供,那麼他將來享福的時候就無需勞苦,一切所需都會自然豐足。

如果眾生以前曾經佈施,但沒有遇到殊勝的福田(供佛、印經、齋僧,使佛法廣泛傳播,使更多的人知道佈施等善法),他所得的果報就會微劣,隨得隨盡。又因為養成了佈施的習慣,所以雖然處於貧窮狀況,也樂於佈施。

如果眾生遇善知識後暫行佈施,又正巧遇到殊勝的福田,那麼,他來世的生活所需就一應俱全。但因為以前沒有養成佈施的習慣,所以今世雖然富貴卻很吝嗇。

《菩薩本行經》說:如果眾生不能以至誠心、恭敬心、歡喜心佈施,或者佈施的時候貢高自大,或者受施者是個相信邪見、顛倒是非的人,這就好像在很差的土地上播種,下種雖多,所收很少。

如果以歡喜心、恭敬心、清淨心佈施,施而不望報,或受施者正巧是菩薩、聖僧,這就好像在良田播種,下種雖少,所收卻很多。

《般若經》說:如果佈施的時候不發心成佛救度一切眾生,那麼所得到的福報就會很少。

如果佈施的時候能夠回向無上菩提,發心救度十方眾生,那麼雖然佈施的不多,但所獲得的福報就會無量無邊。(﹝清﹞周安士《安士全書》)

2、現生惡報

為什麼有的人缺衣少食?因為他們不願意與不幸的人分享自己的財富。

為什麼有的人經常生病?因為他們沒有照顧生病及年邁的父母。

為什麼有的人被活活燒死?因為他們曾燒烤、煎炒活生生的動物。

為什麼有的人死於車禍、中毒、溺水?因為他們曾用種種方法殺生。

為什麼有的人要自殺?因為他們無法接受世間的利、衰、苦、樂、稱、譏、毀、譽。

……(《生活課本》)

欲壑難填

釋迦牟尼佛前世曾有一生叫文陀竭,意為「頂生」,是一個大國的國王。

頂生王起初以正法治理國家,不用武力而降服周邊國家,擁有很多世所罕見的寶物。

然而,他逐漸驕傲起來,不滿足於現有的國土,心想:其他國家的百姓缺衣少食,如果我能得到那些國土,不是很好嗎?

於是,他征服了四方所有的國家。百姓知道他是位賢君,因此也願意臣服於他。沒過幾年,天下所有的百姓都豐衣足食,安居樂業。

擁有四天下所有土地和人民的欲望得到滿足後,他又下令徵召各國美女充實後宮,不僅如此,他還把各國的國王處死,把他們的王后也召進宮內。

頂生王又想:土地、人民我有了,天下佳麗都進了王宮,世上再也沒有東西值得我追求了,我要到天上享受享受。

他的七寶之一金輪威力無窮,帶著他和軍隊到了天上。天帝很敬重他,分給他半個座。頂生王見天宮是用寶物建造的,勝過自己的宮殿千萬倍;天上的仙女比他的宮女漂亮千萬倍,心想:如果天帝死了,我取代他的地位,像治理地下那樣治理天上,那該多好啊!

頂生王惡念一生,就被天帝遣返回去了,而且還得了不治之症。

臨終前,頂生王告誡兒子們:「貪是燒身之火,切不可貪心哪!」(《文陀竭王經》)

琉璃王的惡報

釋迦牟尼佛得知琉璃王滅了釋迦族,喟然嘆道:「這種大逆不道的罪人,七天之內必會被烈火焚燒,死後墮入無間地獄。」

琉璃王聽說了佛的話,非常恐懼。在大臣苦母的建議下,帶著一群宮女上了一艘大船,準備用七天時間躲過火災。

到了第七天晚上,早已忍受不了水上那無聊生活的宮女們聽說次日就要回城,異常興奮,一直歌舞到深夜。

忽然間,黑雲密佈,狂風大作,大船劇烈地搖晃起來,燭火點著了布簾,片刻之間燃起大火。琉璃王和宮女們到處亂竄,結果被無情的大火吞噬了。(《佛教故事大全》)

打獵

(一)

唐朝的時候,汾州獵戶劉摩兒和兒子在同一天死去。

鄰居祈隴威病死後又轉醒過來,告訴別人他在陰間見到了劉摩兒父子。

父子倆在沸騰的熱湯中,皮肉都不見了,只剩下白骨。過了一會兒,又恢復原來的樣子,接著皮肉又消失了。這樣反復受鑊湯之苦,一刻也不停。

冥王說:「劉摩兒父子喜歡燒山打獵,所以才會受到這樣的報應。」(《感應篇圖說》)

(二)

隋朝天水人姜略,時任鷹揚郎將,年輕的時候喜歡打獵,善於放鷹。

後來,薑略身患重病,見上千隻無頭鳥圍繞他的病床,口中鳴叫:「快還我頭來!」薑略頓時感到頭痛欲裂,暈了過去,很久才醒過來。

家人建議請僧眾為群鳥追福,薑略同意了。追福之後,群鳥再也沒來。

薑略病癒之後,終身斷絕酒肉,不再殺害生命。

這件事是薑略親自告訴我的。我在隆右見到他的時候,他已經六十多歲了。(唐臨《冥報記》)

(三)

楊龔,孝豐縣監生,喜好打獵,置辦了八把鳥銃,養了好幾隻獵狗,四處殺生。

一天,楊龔要到村裏收租,全家人都做了同樣的夢:有人警告說「十年造業,惡報到了!」楊龔不信,又帶著鳥銃下鄉了,見到一隻野雞,舉銃瞄準,不料鳥銃炸膛,楊龔破腦而死。(蕅益大師《見聞錄》)

(四)

約瑟夫退伍之後以打獵為生,專門用帶鋸齒的鋼鉗誘捕野獸,他的這種捕獸器有四個鋼爪,狗熊都難以逃脫。

一天,在荒無人煙的科羅拉多山林裏,他竟被自己的捕獸器夾住,在冰雪中忍受饑餓和疼痛78小時才被人救起。鄧佛爾醫院還拍攝了他腫得很高的右手。

他對人說:「我從此再也不打獵了。」(紐約《國家人道評論報》1929年5月)

(五)

見報載,一天上午,有一位笨拙青年獵戶,閑著無聊,像往常一樣提槍出門打獵。但是不幸得很,他在離家不遠的水田旁邊滑倒了,同時獵槍也走了火,子彈出膛時,槍口剛好對著他的心臟!「砰」的一聲之後,他便倒地不起了。

一年前,美國文學家海明威死了,全世界都為他哀悼,但他竟然是用槍自殺的!為什麼會用槍自殺?至今尚是個謎。其實,他生前最喜歡打獵,用槍射殺動物,最後再用槍射殺自己,不就是現成的答案嗎?(聖嚴法師《慈明月刊》1962年4月)

(六)

11月11日下午,蘭溪市石埠鄉西康塢村陳志遠扛著獵槍上西康山打獵,在山上發現一條約三公斤重的蛇,他馬上用槍托按住蛇頭,想活捉它。不料,那條蛇拼命掙扎,蛇身纏住獵槍,蛇尾扣動了扳機,只聽「砰」的一聲,獵槍直射陳志遠的胸膛。陳志遠倒在血泊中,抬到鄉醫院,沒來得及搶救就死了。(《錢江晚報》1988年11月17日)

設使殺害一有情,一中劫住於地獄。(《正法念處經》)

殺生之罪能令眾生墮三惡道。若生人中,得二果報:一者短命,二者多病。(《華嚴經》)

捕殺

(一)

癸巳年三月,李春潭觀察使押運糧船到懷寧縣大長溝。有位叫龔愷的士兵夜裏夢見一位鬚髮蒼蒼的老翁對他說:「明天早晨我有災難,懇求你援手相救,來日自當圖報。」夢境清晰,醒來不明所以。

次日早晨,龔愷聽到一陣喧鬧,到甲板上探頭觀看,見鄰船的人捕獲了一隻大水獺。龔愷猛然想起作夜的夢,心有所動,於是出五百紋銀買那只水獺。眾人都答應,唯獨水手陳四不肯,並說:「獺皮一張就值數金,五百紋銀怎能買到?」龔愷願再加價,可陳四隨手就用鐵叉猛擊水獺,水獺立即慘死。眾人剝下獺皮,分吃獺肉。

不久,吃獺肉的人都病倒了,陳四尤為嚴重,在昏迷中喃喃自語:「我多年修煉,今遭厄難,仁人君子願救贖我,眾人同意,唯你阻止,狠心殺我,如今非索你的性命不可!」

眾人見狀,知道是水獺前來報怨,都代陳四禱告,水獺不許。陳四晝夜哀號,幾天後吐血而死。(《戒殺放生文圖說》)

(二)

我的叔叔原本是位純樸的農夫,平生雖然不太行善,可也甚少作惡。

但到了晚年,他時常與同村人相約到河邊設網毒魚,大小魚通殺,不留生路。村裏人習以為常,也沒人出面規勸。

幾年後的某月,他連續好幾個晚上睡覺前都聽到腳鐐在地上拖拉的聲音,他問家人有沒有聽到,家人說:「哪裡有?大概是你耳朵聽錯了。」

沒過幾天,他因一件小事與家人爭吵,一時想不開,趁家人不在,竟喝下農藥自殺了!死狀甚為恐怖。

佛經說「毒藥死者為何因?皆為攔河毒魚人」……(《聖德雜誌》1983年11月)

(三)

5月25日深夜,余杭縣長命鄉胡林村村民周元國,用竹竿掛接農用電線偷電捕魚。由於天黑路滑,連人帶竿栽入水中,霎時觸電身亡。(《杭州日報》1987年7月14日)

(四)

10月17日清晨,象山縣榮達針織廠職工張志翔下夜班回家後,不顧疲勞,拿起漁具興沖沖去海邊捉魚。下水後一會兒,就摸到一條小魚。他把魚放在嘴裏咬住,繼續摸魚。不料小魚拼命掙扎,竟鑽進他的喉嚨,繼而鑽入氣管。張志翔呼吸困難,痛苦異常。同伴們把他送往爵溪醫院,後轉送縣醫院。醫生回天乏術,張志翔於11時死亡。(《錢江晚報》1988年11月19日)

(五)

遼寧莊河縣光明山鎮北關水庫中養了很多魚,管理人員禁止外人捕魚。村民經常夜晚偷捕,劉茂生的兒子就是其中的一個。

1988年春天的一個夜晚,他準備了炸藥、雷管,打算炸魚,正當引線點燃還沒離手時,炸藥就爆炸了,雖然內臟未傷,但必須切除雙手。出院後他手腕上綁著吃飯的勺子,生活不能自理,這樣痛苦地苟活於世。(《廣化文選》)

濫殺

(一)

鄧芝出征涪陵,看見一隻母鳥正在給雛鳥餵食,一箭射去,沒有射中。母鳥憐惜雛鳥,不忍遠飛。鄧芝再射一箭,射中了。但母鳥仍舊帶箭給雛鳥餵食,等雛鳥吃完之後才哀鳴氣絕。雛鳥們也哀鳴不止。

鄧芝心生悔悟,說:「我違物性,死期就要到了!」沒有多久,果然被鍾會所害。(《後漢書》)

(二)

揚州人咎四六愛好整理園圃,種植了很多花木。

有一次,他種花挖土的時候發現一個螞蟻洞穴,又廣又深,像個大甕,洞內有無數螞蟻。咎四六便用開水灌入,一窩螞蟻無一倖免。

到了夏季,咎四六坦胸露乳在庭院乘涼,忽然發現全身長出無數紅點,頃刻間,紅點轉成紅泡,每個紅泡都長出一隻螞蟻,痛癢難忍。

不幾天,他就痛苦地死去了。(《戒殺放生圖說》)

(三)

陸孝政,唐朝雍州人,貞觀年間擔任隰川府左果毅。

陸孝政性情急躁,時常殘害生命。府內原先有一窩蜜蜂,平日飛聚到宅南樹上,陸孝政甚感厭煩,派人將蜂窩移到別處。未等蜜蜂移走,他突然大怒,用一盆沸水向蜂群澆去,直到燙得一個不剩。

第二年五月,陸孝政在客廳午睡,突然有一隻蜜蜂蜇了他的舌頭一下,舌頭隨即腫大,將嘴塞滿。

幾天後,陸孝政不治身亡。(《法苑珠林》、《太平廣記》)

(四)

唐朝遂安公李壽,因宗室封王,時任交州都督。貞觀初年,罷職回到京城。

遂安公喜歡打獵,養了幾隻鷹,常在街上抓別人家的狗殺來喂鷹。

一日,遂安公得病,恍惚間見五隻狗前來索命。遂安公對它們說:「殺你們的是家奴通達,不是我的罪過。」

一隻狗說:「通達豈得自在嗎?我們又沒偷吃你的東西,只是在你家門口經過,卻枉死在你家中!不報此仇,誓不甘休!」

遂安公向他們謝罪,請求為它們追福。四隻狗答應了,唯獨那只白狗不答應,說:「你不但無故傷我性命,還在我沒有斷氣的時候割我的肉,每一刀都鑽心的疼痛,你是這樣惡毒,我怎麼能放過你呢?」

忽然間,有一人為遂安公向白狗求情:「殺了他,對你也不見得有益處,不如放了他,讓他為你追福,那不好嗎?」白狗終於答應了。

過了一會兒,遂安公蘇醒過來,身上卻得了偏風,肢體不遂。

遂安公為死去的狗追福,但身上的病一直未能見好。(《法苑珠林》、《太平廣記》)

(五)

唐代牛爽家裏有個姓李的奶媽,經常抱著小兒捕捉知了,捕到後玩不久就殺死,日積月累,殺生無數。

後來,她的屁股上忽然生瘡,流膿淌血,一年多也不見好。有一天,她感到瘡口特別癢,好像蟲子爬似的,用手一搔,忽然有幾塊爛肉從瘡裏冒出來,血流不止,李氏就這樣死了。(﹝清﹞江慎修《放生殺生現報錄》)

(六)

明朝方孝孺的父親安置墓葬的前一晚,夢見一位紅衣老人前來禮拜,說:「你所選的墓地正是我的住處,請寬限三天,等我的子孫搬走之後再行挖掘,定有重謝。」說完磕了三個頭。

方父醒後不信,按原計劃挖掘,發現數百條紅蛇。方父命人將它們全部燒死。

方父又夢見那個老人哭著說:「我至誠哀求你,你為何燒死我的八百子孫?你既然滅了我的族,我也要滅你的族!」

後來方家生了方孝孺,舌如蛇形,官至翰林學士,因不肯為成祖起草登基詔書而被殺,滅門九族,學生也受牽累,被殺者達870餘人。(《好生錄》)

虐待

(一)

唐朝武德年間,有一位隰州大寧人,名叫賀悅永興,因為鄰居的牛破壞了自家的莊稼,就用繩子將牛的舌頭勒斷。

後來,永興生了三個兒子,都是啞巴。(《法苑珠林》、《太平廣記》)

(二)

京兆人潘果,不滿二十歲就因武藝超群,在都水衙門當差。回鄉休假時,常與幾個鄉里少年打獵、遊蕩。

一天,他們經過墳地,發現一頭牧人丟失的羊。潘果與幾個少年把羊捉住,偷偷領回家。那頭羊在路上不停地叫,潘果害怕主人聽到叫聲,就將羊的舌頭連根拔去。當晚,羊就被煮吃了。

一年之後,潘果的舌頭慢慢變短,最後竟然消失殆盡,只好上交解職報告。平富縣尉鄭余慶對他的解職理由深表懷疑,就打開他的嘴查驗,果然舌根處只剩下豆大的一點兒。問其緣由,潘果就將偷羊的經過如實陳述。縣尉教他為羊追福。潘果就到寺院受持五戒,為羊修福。

一年後,舌頭漸漸長出來了,恢復到當初的大小。潘果向縣尉彙報悔過自新的經過。縣尉任命他為裏正。

貞觀十八年,已是監察禦史的鄭余慶親自向我敘述這件事。(唐臨《冥報記》、《法苑珠林》、《太平廣記》)

(三)

三十多年前,豐原附近鄉村有一農家,養了一隻母貓。當時一般家庭廚房都有大灶,以木柴、稻草為燃料。因灶內溫暖,母貓冬天最喜歡在灶內過夜。那家農婦每天早晨燒飯,必先趕走母貓。

一年冬天,母貓懷了小貓,照舊到灶下過夜,次日清晨,雖經多次驅趕,仍不願出來。農婦心煩,忽起瞋心,隨即取稻草引火,而那只貪睡的母貓竟被活活燒死。

事隔一年,農婦生下一個孩子,全身骨軟,手腳萎縮,整天躺在床上,痛苦不堪。如此連生六胎,個個都是軟骨兒,大小六個排列床上呻吟。

不久,農婦也因憂傷愧疚而離開人世,臨終前頻頻發出貓的慘叫聲。(唐啟揚《普門文庫月刊》1982年10月)

(四)

德惠縣菜園子公社十二隊趙振堂的兒子,十五歲的時候,放學與同學結伴回家,途中見一群剛會吃食的小狗,同學們便圍上去抱著玩。玩著玩著,小趙頓起惡念,用別針刺瞎一隻小狗的眼睛,隨手扔進旁邊水溝,然後抓起一隻再刺……同學們不忍心看下去,勸阻他,他也不聽,把七隻小狗全部刺瞎。

事過十二天,他與同學們見一老漢正在鑿修碾子,上前圍觀。老漢警告他們離遠一點兒,以免誤傷。其他孩子都聽話地離開了,唯獨小趙愣在原地,好像沒聽見。老漢錘子落下,迸起一塊石子,正好飛進小趙左眼,導致失明。

二十七歲那年,他在曬場上打小麥,天熱馬乏,他用系著鐵絲的鞭子抽馬,夥計們勸他對馬好一點兒,他就是不聽,竟揮鞭把一隻馬眼抽瞎!最後一次揮鞭時,鞭梢彈回,正中自己的右眼。父親把他送到哈爾濱眼科醫院治療,難以治癒,他從此成了雙眼瞎。(長春地藏寺 安弘 1992年5月)

屠宰

(一)

屠夫許方殺驢的方法別出心裁:先在地上挖道溝,在上面放塊板子,板子上挖四個孔,把驢腿放到孔裏。顧客看好哪塊肉,就用壺把滾燙的開水澆到驢相應的部位上,把毛脫下,把肉燙熟,然後剜下來。據許屠夫說,這樣製作的驢肉肥美可口。然而驢的痛苦可想而知,往往一兩天之後肉被割盡了才死去。為了不讓驢發出聲音,它的嘴要被綁上;而它的眼睛憤怒得要噴出火來。別人都覺得慘不忍睹,許屠夫卻毫不在意。

後來,許屠夫得了病,渾身潰爛,體無完膚,形狀酷似被他折磨而死的驢,躺在床上求死不得,哀號了四五十天才斷氣。病中,他痛自悔責,囑咐兒子許志學趕緊改行。

許屠夫死後,他兒子果然改行了,改為殺豬。

我小的時候見過許志學,到現在一直沒聽說他家留下什麼後裔,大概早就絕戶了吧。(紀曉嵐《閱微草堂筆記》)

(二)

臨清地方有一個屠夫,在市場上買了一頭牛,準備牽回去宰殺。這頭牛頗有靈性,知道自己將要面臨什麼樣的命運,因此,憑那屠夫怎麼鞭打它,死也不肯走,等力氣用盡了,才讓屠夫強拖著離去。

當他們經過一家錢莊的時候,牛突然向著錢莊跪了下來,並且雙眼不停地流淚。錢莊老闆看了,不禁起了惻隱之心,就向屠夫詢問,屠夫告訴他,這牛是以八千錢買的,準備回家宰殺。錢莊老闆建議原價將牛買下,想不到屠夫起了瞋恨心,恨這頭牛這麼刁蠻,因此堅決不肯賣。錢莊老闆又加了許多價錢,屠夫仍不答應,並惡狠狠地說:「這頭牛太可惡了!不把它殺了,我怎麼能解恨?你就是出再高的價錢我也不賣。」牛聽了屠夫的話,自動爬起來,跟隨屠夫去了。

屠夫殺了牛,把牛肉烹煮在一口大鍋裏,然後就上床睡覺。

五更時分,屠夫起床去察看鍋裏的牛肉,過了很久也沒回來。他的妻子感到奇怪,就到廚房找他,哪知道,屠夫已自己跌入鍋中,從腰部以上和牛肉一起都被煮爛了。(紀曉嵐《閱微草堂筆記》)

(三)

浙江邵屠戶,養豬數頭,視肥瘦屠宰。一天,一頭豬忽然跪下流淚。邵屠戶一點兒也不憐憫,反而生氣地將它殺死。那天下著小雨,肉放在案板上,一直到晚上也沒人來買。邵屠戶很怨怒,穿著木屐站在凳子上,想把肉掛到樑柱的鐵鉤上,沒想到用力過猛,腳滑凳倒,肉掉到地上,鐵鉤穿過他的掌心,把他懸在空中。家人急忙搶救,人已經昏死過去。

當時家裏正釀著酒,邵屠戶疼痛時,就讓家人拿來酒和酒糟吃下去,大汗淋漓,一身骯髒,就像一頭豬一樣,這樣臥床哀號二十多天就死了。(《敬戒堂筆乘》)

人與動物,原是同等,何忍殺其性命以充自己口腹?己身微受刀傷,即感痛苦,言念及此,心膽慘烈,何忍殺生而食?況殺生食肉之人,易起殺機。今世之刀兵災劫,皆由此而來。(《印光大師文鈔三編.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法語》)

販賣

(一)

陳五,秀州人,烤泥鰍販賣,人們爭相購買。

後來,陳五得病,在床上跳躍,遍身潰爛。

他的妻子說,陳五烤泥鰍的方法很殘忍,他得病的樣子正是泥鰍死時的樣子。(《殺生炯戒》)

(二)

臺北市中山北路曾經有一間遠近聞名的「上品號」烤鴨店,生意興隆,店員們從早到晚應接不暇。老闆姓蔡,年約五十,渾身上下圓嘟嘟的。

上品號的生意越做越大,各地分店成立了好幾家。

發了財少不了交際、應酬,蔡老闆便成了舞廳、賭場的常客,金屋藏嬌的事也屢聞不鮮。

春節就要到了,家家戶戶忙著購年貨,上品號的生意自不待言,很多顧客為了買到新鮮出爐的烤鴨,寧願在門外等候三個鐘頭。

這天,就在全店忙得熱火朝天的時候,忽然間一陣雷鳴般的鴨叫聲,眾人先是一愣,循聲看去,只見蔡老闆四肢張開,趴在地上,嘴裏不停地「呱呱」叫著。

有個胖婦人大叫起來:「哎喲,人變鴨子啦!多可怕!以後我再也不敢吃肉了。」

蔡太太連忙請來醫生,可是無論怎樣高明的醫生,就是沒辦法讓他停止鴨叫。可憐的大胖子,就這樣叫了三天三夜,到最後聲嘶力竭,睜著眼睛,七孔流血,掙扎著斷氣了。

從此以後,上品號在各地銷聲匿跡了。

誰說畜生是天生給人吃的?試看當人殺它們的時候,哪一個是心甘情願地面對屠刀呢?(果圓《人乘佛刊》1979年10月)

(三)

湯島附近的街上有個雞販,起初與人合夥,幹了不久就開始獨立經營。五十歲時妻子死了,遺下五個孩子,長女和次男在母親死後不久也死了,雞販自己也有難治的毛病。當他五十七歲的時候,病情惡化,每天輾轉病榻。

臨終時,他把長男夫婦叫到枕邊,說:「苦啊!趕快把我身邊那些雞趕走!」孩子們問其緣由。他掙扎著說:「你們沒看見嗎?我以前所殺的雞都上我身上來了,用爪蹴我,用嘴啄我。苦啊!有什麼辦法把這些雞趕走呢?可怕啊!賺了錢有什麼用?不要再做這種生意了!」說完就斷了氣。

兒女們從此也停止了這種生意。(俞仁溥《覺世旬刊》第318期)

貪吃

(一)

廣化法師十八歲那年投筆從戎,參加抗戰,半年之後,升為軍官,掌管錢糧(因此用起錢來十分便利),有錢就飲酒食肉,大飽口福。他最喜歡吃雞吃鴨,每餐都吃,怎麼吃也吃不膩。

有一年,他隨部隊駐紮在浙江定海,初到時,附近到處雞鴨成群,他每天都叫房東去買雞鴨殺來吃,多則三五隻,少則一兩隻。三個月後,村莊周圍五裏內的雞鴨竟然全被吃光了。

1953年,他開始信佛,明白了因果的道理,於是勤奉素食,希望借此彌補罪業。退休之後,為了弘法利生、將功贖罪,他決意出家。

1974年,當他在南投閉關拜淨土懺時,感覺身體突然輕了起來,向著西方前行,剛走了幾步,就聽到身後有很多雞鴨的叫聲,回頭看去,只見成千上萬的雞鴨分三行追隨在身後,其行列連綿兩裏多長,後面的廣場上還有牛、豬等一大群,正在排隊等著上路呢!再看自己,胸前抱著一隻鴨子,它正在召喚那些眾生,一呼一應。

他心中暗想:它們是找我算帳來了。

誰知,當晚就在禪房裏平地一跤,跌斷左腿,延請中西名醫治療,終歸無效,致成「跛腳法師」。

他撰文透露自己殺生食肉的業報,勸誡世人戒殺茹素。(《天華月刊》1986年8月)

(二)

張其光,蘇州葑門人,被舉為孝廉,素來喜歡吃甲魚。

崇禎年間,張其光官升「賢書」,夜裏夢見一個黑衣人前來乞求:「明天我到你家,請救我一命;若不相救,恐有禍事。」張其光從夢中驚醒,把這件事告訴妻子。

次日,一個佃戶捕到一隻巨鱉,狀如鍋蓋,拿到張其光家,向他道賀。他見到巨鱉,心中狂喜。妻子警告說:「昨晚的夢,或許就是這個吧!」

張其光不以為然地說:「有靈性的動物能托夢,這只是蠢物,怎麼可能呢?」立刻命人宰殺烹煮,先盛了三大碗。張其光一陣狼吞虎嚥。

當晚,張其光開始腹瀉,不到三天,腹瀉致死。(戒顯法師《現果隨錄》)

(三)

陝西蒲城縣令持守不殺生戒已久,但他的夫人生性暴戾,貪饞口福。

有一次,夫人要過生日,親臨廚房張羅,豬羊雞鴨捆縛滿地,皆伸頸哀鳴。

縣令見了,深為憐憫,勸夫人說:「你過生日,它們卻被置於死地,實在可憐。你要慶祝生日,何不發發慈悲,種善修福?」

夫人氣憤地說:「人人都像你一樣戒殺,幾十年後,天下都要變成禽獸的世界了,不要再用那些無知的話騙人了。」縣令無奈,歎息而出。

次日早晨,夫人還沒從夢中醒來,不知不覺好像身入廚房,見廚師正在磨刀,女僕們齊來圍觀。夫人忽覺神識與豬合而為一,廚師手持利刀,猛力刺入喉部,痛徹肺腑,接著從頸部割到下腹,痛極難忍,神識隨著肝腸流出,一時遊散,漂泊無依。不久又與羊合而為一,同樣遭殺,驚懼狂叫,然而女僕們卻在旁邊嗤嗤憨笑,那被殺戮的慘痛,比豬更厲害。廚師接著殺雞宰鴨,夫人都一一親受。殺戮完畢,驚魂稍定。忽然,老仆又帶來一條金色鯉魚,夫人又附上鯉魚,聽到一個女僕高興地說:「夫人最喜歡吃鯉魚了,快剁成魚圓,夫人醒了好當早餐。」於是,廚師就刮鱗剔膽,斷頭去尾,夫人則如受淩遲極刑。最後放在菜板上細細地剁,一刀一痛,猶如化為百千身,受寸寸割裂,極力狂呼,驚醒過來。

一會兒功夫,女僕端來早餐,說:「魚圓已經煮好,夫人可用早點了。」

夫人回想夢境,不覺汗如雨下,命女僕把魚圓端走,並撤銷了慶宴。

縣令感到奇怪,仔細追問。夫人把剛才的夢一一相告,並從此長齋茹素。

這件事發生在清朝嘉慶年間。(梁敬叔《勸戒錄》)

(四)

浙江平湖台浦鎮有位大紳士,經營木材行。他為人勤勞認真,沒有一般市儈氣派,只是對飲食特別講究,尤其常買麻雀塞滿鴨腹烹煮,食用之時用筷子撥開鴨腹,眾鳥羅列,味道特別鮮美,命名為「百鳥朝王」。經年累月,不知殘殺多少生命。
後來,這位紳士背上忽生大瘡,四周又生了無數小瘡,延醫診治,都說此病叫「百鳥朝王」,即使扁鵲再世也難以治癒。他晝夜呻吟,拖延了數月,瘡毒潰爛而死。(《戒殺放生文圖說》)

(五)

我的堂舅姓卓,台中縣人,務農。

1952年,堂舅身體欠佳,聽說吃狗肉可以強身,就準備把家中養了多年的忠犬殺了,全家進補。

這天一大早,堂舅和舅母合力用鋤頭打昏了那條忠犬,拖到魚池,打算用水把它淹死,沒想到那條忠犬在水裏醒了過來,游泳而逃。

事過一個多月,忠犬不記恨主人,傷癒後回來為主人看門。

兩個星期以後,堂舅還是沒改變主意,這次改用刀和石頭。可憐的忠犬死狀極慘,頭被石頭打得起了一個大疤,舌頭外伸,鮮血一口一口地吐了一地。

當晚,全家人飽餐了一頓。

第二天,堂舅在地裏幹活兒,突然感到肚子疼,方便後倒也沒什麼異樣。

第三天,就在殺狗的同一時辰,堂舅在地裏突然感到頭昏,咳了一聲,一口鮮血吐在舅母眼前。舅母放下地裏的活兒扶他回家,請來中醫把脈,服過湯藥也不見效。當晚頭痛得大聲慘叫,聲音就像忠犬被殺時的哀嚎,口中不斷吐血。舅母又到鎮上請來有名的西醫,也無法治好那種怪病。

堂舅病倒的第四天,因每天吐血數次,喉頭腫大,舌頭吐出,嘴巴不能閉合,頭痛異常,兩眼出血。就這樣前後才五天,走完了最後的人生旅途。

可是狗肉還有一大半沒吃呢。(李瓊暖《正倫雜誌》1980年12月)

(六)

芋仔,三十多歲,身體健壯,為人憨直,幹活認真,深得老闆讚賞,大夥兒也對他頗有好感。但為什麼他卻終年不回家?前幾天,這件秘密揭開了。

一天,工友矮仔財指著芋仔憤聲罵道:「不曉得他昨晚發什麼神經,整夜吼個不停,害得我們很多人都沒睡好,今天沒精神上工。」他一面說,一面做一種恐怖的怪聲,說:「你們聽聽,這種聲音!又不是見了鬼!」

我見芋仔神色不對,就招呼他坐下,要他有事好好說。他起先不肯,經不起大家一再逼問,終於說:「我……看到鬼了!」大夥兒一聽,個個汗毛直豎。

他開始結結巴巴地給大夥兒講他的故事。

大約在七八年前的冬天,他在中部山區家鄉,閑來無事,與弟弟坐在庭院樹下,冷得打哆嗦。他突然想起冬天進補的香肉,不禁垂涎三尺,對弟弟說:「現在如果有狗肉吃該多好啊!」

弟弟說:「那還不簡單,隔壁的大黃不是又肥又大嗎?」

「對呀!我怎麼沒想到?」

說幹就幹,兄弟倆拿了一條粗繩,打個活結,毫不費力就把大黃誘進圈套。大黃平時和他們感情不錯,因此在被殺前不停地猛搖尾巴,不停地流眼淚,一直向他們哀求。

大黃死時,兩眼瞪著,帶著恨意,舌頭拉得很長,樣子非常駭人。

兄弟倆一通料理,買來兩瓶老米酒,對飲到半夜,大呼痛快過癮。

事隔多年,一天夜裏,芋仔夢見大黃回來了,猙獰的眼中射出寒光。他害怕極了,正想逃走,大黃縱身一跳,咬住他的脖子,「救命啊!」這一驚呼,從夢中驚醒,全身冒著冷汗,棉被都滲得濕濕的。

此後,他天天都做大黃前來報仇的噩夢,天天都驚叫著醒來。家人以為他中了邪,請來符仙乩童,用盡辦法也毫無效果。時間久了,他不忍心家人被搞得心神不寧,只好離家逃走。

他在高雄的一家合板公司找到工作。奇怪,大黃竟然不來糾纏了。

一年後,他突然接到弟弟的死訊,只好趕回家。家人說:「從你離開後,你弟弟患上了跟你一樣的毛病,常做噩夢,怪吼怪叫,後來嚴重了,連白天也在地上做狗爬、學狗叫。前天,他爬到柴房,不知怎地,放在柴堆上的鋤頭突然掉下來,打中他的腦袋,就這樣死了。」

芋仔聽了這話,倒吸一口涼,問道:「鋤頭放在哪裡?」家人說放在柴房。他急忙奔往柴房,一看,嚇得幾乎昏倒。沒錯,這正是他兄弟倆合力打死大黃的兇器。他當晚就找了個藉口趕回高雄。一路上真是草木皆兵,稍有風吹草動就毛骨悚然。
完了,大黃的陰魂真的追來了。當晚,它兇神惡煞般地出現在他床前,他跪在床上求饒。驀的,黃影一閃,已經咬住了他的脖子。「救命啊!大黃!饒命啊!」他極力掙扎呼喊。同事們被驚醒,引起一陣騷動。

他只好再逃。到了臺北,雖然換了兩三家公司,大黃卻仍然前來糾纏。他終日惶惶不安,晚上不敢單獨出門,連上廁所都心驚肉跳。

「要來的終於來了,昨晚,大黃帶著七八條凶狗,把我團團圍住,一齊撲上來,我血肉模糊,劇痛難當……」芋仔說到這裏,一副驚懼的樣子,然後又無限後悔地說:「大黃是條很有靈性的好狗,真不該為滿一時口福而宰它下鍋……恐怕有一天我會遭到和弟弟同樣的下場。」

第二天午飯的時候,大家都在議論紛紛──芋仔辭職走了。我心想:這次他又會逃到哪裡?是東部?還是往南?(曾智雄《人乘佛刊》1981年1月)

(七)

林先生聽說吃鰻魚可以進補,所以一到冬季,每天都要選購一條又大又肥的活鰻回家享用,年年如此,從未間斷。朋友們都叫他「鰻魚仙」。

一天,林先生像往常一樣來到販魚攤上,因為魚販們格外忙碌,他乾脆挽起袖子自己動手。他將手伸進鰻籠裏,左摸右摸,想捉起那條特別肥大的鰻魚。

做夢也沒想到,一籠鰻魚一齊咬向他的胳臂,死也不鬆口。林先生驚恐萬分,臉上頓時滲出豆大的汗珠。

在醫院急診室裏,護士被林先生手臂上大大小小蠕動的鰻魚嚇了一跳,試著用針刺、用藥水泡,都無法使鰻魚鬆口,不得已將鰻魚一條條從頸部剪斷,許多魚頭仍咬著不放。

醫生發現鰻毒已侵入整個手臂,有生命之憂。經過一番勸說,林先生終於同意做切臂手術。(果圓《人乘佛刊》1979年12月)

(八)

我家隔壁的吳老先生經常邀請朋友到家裏喝酒,劃拳之聲常常持續到半夜,對此,鄰居們早已見怪不怪了。

但是,後來我們聽到的不再是興高采烈的劃拳聲,而是一陣陣痛苦的呻吟。不幸的事接二連三地發生在吳老先生家。先是吳老太太氣喘病發作,急送醫院,不久,家中又傳出吳老先生的哀號和物體碰撞聲,「饒了我吧!我以後再也不敢吃你們了!」有時傳出像狗吠的聲音,讓人毛骨悚然。

日子一久,吳老先生夫婦變得心神不寧,整天昏昏沉沉的,身體日漸消瘦。

家人很著急,問他們到底是怎麼回事。

吳老先生說:「最近,老是覺得有人跟在左右,心裏非常害怕,而且經常做噩夢,每次都夢到一大群貓狗,鮮血淋漓,向我討命,嚇得我魂不守舍、徹夜難眠,真是痛苦。」

吳老先生接著說:「以前我經常到外面抓野狗回來宰殺,邀請朋友一起喝酒,根本不信亡靈索命之事。現在被冤魂纏身,這才知道殺生的後果,以後我再也不敢殺生了。」(莊麗玲《天華月刊》1986年10月)

(九)

湖南岳陽市郊一位學生食蛙後精神失常,口吐蛙音,聞者無不稱怪。

今年五月,岳陽市北區雲溪鄉八一村茶巷學校一位十七歲的男生,在門前草叢深處發現兩隻抱在一起的大泥蛙,他便把它們捉回家,去掉皮和內臟一稱,還有一斤多,當晚就把它們吃了。

誰知,他吃完青蛙後精神失常,口中連續不斷地發出蛙鳴聲。經過治療,病情已漸漸好轉。

至於該生為何食蛙後精神錯亂、口吐蛙音,至今還是個謎。(《錢江晚報》1987年11月23日)

(十)

湖南湘潭縣前進村一位青年,宰殺了一條毒蛇,準備美餐一頓,但當他清掃蛇頭、蛇尾及內臟時,手剛碰到蛇頭,就被蛇頭死死咬住。抬到醫院急救,三天後身亡。(《錢江晚報》1988年1月8日)

每個人都愛護自己的生命,而動物也一樣貪生怕死,所以,怎麼可以殺它們的身體來滿足我們的口腹之欲呢?殺生的時候,或刺心,或剖腹,或剝皮,或刮鱗,或斷喉,或湯煮,或生醃,可憐啊!它們怎樣度過生命的最後時刻?它們遭受如此大的痛苦卻無處申冤!

人們造下了彌天大罪,與被殺的生靈結下了血海深仇。地獄的刀山、劍樹、鑊湯、爐炭無疑在等著他們。

地獄的罪苦受完之後,轉而無數次投生為畜生,償還以往殺生食肉的命債。

命債還完了才能投生為人,因為殺生的餘報,則是多病而且早死。(蓮池大師《戒殺文》)

捕蟹養親

嘉興一個老婦的兒子,捕蟹為生,捕得螃蟹,常用草繩捆綁成串販賣,再將賣得的錢買回柴米供養母親。母親習以為常,不以為非。

有一天,母親身染重病,將草繩一束束吞進肚裏,再一節節抽出來,抽完再吞,吞完再抽,如此反復,腹中的血穢都隨草繩牽了出來。人們都前來圍觀。

她說:「兒子用殺生的錢奉養我,所以得到這個報應。如果不這樣做更加痛苦。」如此折磨了數天而死。(《好生錄》)

焚燒垃圾

揚州的何自明在石塔寺前開了間茶館。一天,忽然得了怪病,繞著床來回走,叫苦連天,折騰了一個多月。

臨死時,他告訴朋友:「我每天掃院子的時候把樹葉、瓜皮用火燒掉,不知道裏面的無數蟲蟻都被燒死。我的罪孽太重了,怎麼辦呢?」說完就死了。(﹝清﹞江慎修《放生殺生現報》)

撈蟲養魚

明朝末年,無錫薛子蘭喜歡養金魚,常常撈取紅蟲餵魚,所殺無數。

後來,他得了一種怪病,渾身奇癢,搔過之後,作扔掉狀,說:「有千萬條紅蟲在我身上,疼痛難忍。」最後遍體搔爛而死。(《好生錄》)

兒時的殺業

湯聘,溧水人,順治甲午年(1654年)參加鄉試,走出考場後發病,到了十月初六,全身僵冷,一生所做的事情都浮現眼前。他看到自己小時候頑皮,把一隻雞藏在溝中,被黃鼠狼傷害;又曾殺死一窩蝙蝠;還有一次,一個僕人貪睡,他點燃油紙燒傷僕人的手。一會兒,他看見蝙蝠等都來討命,心裏很恐怖。還好,一生所做善事也一件件清晰浮現。他忽然想起「無掛礙故無有恐怖」的經文,心情漸漸平靜下來。後來看到觀音菩薩楊枝一灑,就蘇醒過來。

藏雞殺蝠雖是兒時的遊戲,但罪業不可寬恕。(《觀感錄》)

殺人現報

(一)

有個人結婚多年未能生子,就娶了個小妾,不久,小妾為他生了個兒子,他喜出望外,從此對小妾和兒子更加疼愛,無意間冷落了大太太。

大太太積怨已久,一天,終於找到發洩的機會:小妾不在房間,兩歲的孩子獨自一人睡在床上。她就惡毒地把金釵插進小孩的頭頂!

雖然孩子一直哭個不停,可是沒人發覺金釵,一個白白胖胖的孩子就這樣夭亡了。

小妾被這突如其來的打擊折磨得死去活來,每天以淚洗面。親戚鄰居們都來勸她:「孩子突然死去,一定有什麼原因,最好能開棺驗屍。」

經檢驗,孩子頭頂有根金釵,這讓小妾意識到他是被害死的,於是發誓一定要報仇,否則死不瞑目。不久,她在憂鬱和悲憤中與世長辭。

後來,大太太生了個女兒,但不幸的是,長到兩歲就夭折了,這讓她痛苦異常。一年後,她又生了個兒子,可是不到三歲又夭折了!這樣一連生了六個孩子,最多養不到七歲就死了。十幾年來,大太太被愛子夭折的痛苦折磨得憔悴不堪。最後,她把自己關在房間裏,不願和外人接觸。

一天,家裏來了一位比丘,對她說:「你還記得以前死去的那個小妾嗎?還有,她那兩歲的兒子是怎麼死的?」

大太太被問得全身發抖,一句話也說不出來。她羞愧不已,終於認識到自己的罪惡,懇請比丘救度。比丘讓她第二天去寺院一趟。

次日,大太太一早就出發了。半路上,有條毒蛇攔住了去路,大太太嚇得昏死過去。幸好比丘及時趕到,對毒蛇說:「你應該滿足了吧!她只害你一次,而你卻報復了六次,這還不夠嗎?她已經在懺悔罪業了,並且願意到寺院為你做功德,這個怨結也該解開了。如果你害死了她,對你毫無益處!為什麼不為自己的將來打算打算呢?難道你願意生生世世在惡道中受苦嗎?」

毒蛇垂下頭,默默地遊走了。

大太太從此洗心革面,懺悔業障,跟隨比丘出家,隱居山中,潛心修道。(《佛教故事大全》)

(二)

潘福元,臺灣枋寮人,最近由於精神病而將兩個兒子先後打死,因此被強迫送到精神病院關了幾個月。但他的言行舉止並無異狀,所以不久即出院回家。回家以後,他仍處心積慮地想要掐死妻子和其餘的兒女。

他的父親潘金生是在山上做工時暴斃的,他的哥哥也是冤死的,看樣子潘家快要家破人亡了。

鄰居們說,這一家在日本人統治時期發生過一件可怕的事。

一天,潘福元和他的父親在山中打獵,突然見到一隻很大的鹿,身受重傷,於是,輕而易舉地把它打死了。但另一個獵戶趕到了現場,說鹿是他打傷的,於是雙方爭執起來。

可怕的事情發生了!潘氏父子竟然合力把那個獵戶打死了!

事情發生後,鄰里之間雖然有些傳言,可誰也不願向日本人檢舉,他們因此逃避了法律的制裁。然而,潘家竟在冥冥中受到了嚴厲的懲罰。(聖嚴法師《慈明月刊》)

(三)

我的舅父是河北省永清縣人。大舅董孟春,二舅董仲春,皆務農為業,兼做籠屜生意,日夜勤勞,兄弟和睦,家產日增,買農田四十五畝。

大舅孟春為人豪爽,事母甚孝,常言「世俗兄弟不和者,多是為了婦人枕邊之言,以致兄弟分家反目」。老母、弟弟屢次勸他成婚,孟春堅決不肯。兄弟勤勞如故,產業更增。

某夜,忽有數大漢跳牆而入,直奔孟春臥室,將孟春從睡夢中拉起就走,只穿去短褲單衫。北方的天氣,十月裏穿棉衣都冷,何況穿單衣呢?

後來,由說票人說合,討銀兩千元。仲春即將田地變賣,湊夠兩千銀,交於說票者贖人。哪知,款已交去,人總不回。

有一天,仲春早起,忽見牆頭有物一包,即時取下一看,原來是一包石灰,石灰中有個人耳朵。仲春見之大哭,知兄不能回。老母聞之,刺激得如狂人一樣,立刻上縣,要求申冤。但在日偽時期,誰給認真辦案捉人呢?強人便逍遙法外了。

事過三年,他的本村中有一人,早晨剛起床就喊道:「董孟春來啦!站在門外啦!」稍後又說:「進屋來啦!」接著又說:「孟春掐我的脖子啦!」其妻請人來救,只見他一邊喊著,一邊大口吐血,一邊哀求,直喊了半天,終於不治而死。好好的一個人,一點兒病也沒有,竟被鬼活活捉去。(《近代果報見聞錄》王淑仙)

偷盜

隋朝開皇年初,冀州郊外有一個十三歲的不良少年,經常偷盜鄰居家的雞蛋燒著吃。

一天清早,村裏人都未起床,少年的父親聽到外面有人敲門,喊他兒子的名字。父親就讓兒子去開門。來人對少年說:「官府召喚你去服勞役。」

少年說:「那我先進屋拿些衣服和乾糧。」

來人回答:「不必了。」於是領著少年出了村。

村南原本是一片桑田,已經耕好了,尚未下種。少年跟在使者後面,忽然看見路右邊有一座小城,四面門樓,色彩豔麗。少年感到很奇怪,問道:「什麼時候有了這座城?」

「不許說話!」使者嚴厲地呵斥他。

到了城的北門,使者命令少年進城。少年剛剛進去,城門就關閉了,城中不見一人,原來是座空城。只見地上到處都是熱灰碎火,深沒腳踝,少年燙得大聲呼叫,見南門開著,急忙跑向南門,可剛要跑到時,城門突然關上了。少年又向東門、西門、北門跑去,城門都是在他快要跑到的時候突然關上。

這時,村裏人陸陸續續下田幹活兒,男女老少都看見這位少年在田中四方奔走,口中啼叫。大家議論紛紛:「這孩子是不是瘋了?大清早在這裏不停地遊戲?」

午飯的時候,幹活兒的人都回村了,少年的父親問道:「看見我兒子了嗎?」

「在村南奔走遊戲,叫他也不肯回來。」村民回答。

父親出村,老遠就看見狂奔的兒子,大聲喊他的名字,只喊了一聲,少年就停了下來。

少年陡然發現小城和熱灰都不見了,一見父親就倒地大哭。父親發現他膝部以下皮肉焦爛,好像被烤熟了;問他話,也不回答。父親只好把他抱回家治療,可是怎麼也治不好,膝部以下形如枯骨。

知情的鄰里到少年奔走的地裏察看,發現足跡清晰,並沒有炭火。

從此,一村的老少皆持戒信佛。(《法苑珠林》、《太平廣記》)

《華嚴經》說:人在臨命終的時候,能看到將來受報的地方。作惡的人能看到地獄、餓鬼、畜生的景象;作善的人則能看到宮殿園林、諸天彩女。身雖未死,業力已現。

欺詐

(一)

久遠劫之前,釋迦牟尼佛身為凡人,歸命三寶,守戒不虧。

他與舅舅一起到遠地經商。回國途中,舅舅先行渡水,來到一戶人家。家中只有母女二人。她倆將家傳的古盤拿出來,想換取珍珠。舅舅用刀刮去古盤表面的積垢,發現竟是一個紫磨金盤!但奸詐的舅舅欺負她們不識貨,故意把古盤扔到地上,說:「別髒了我的手!」說罷繼續趕路。母女二人深受羞辱。

不久,外甥也路過這裏。那家的女兒又向他請求用古盤換珍珠。誠實的外甥告訴她這是紫磨金盤,並付出全部的珠寶。

外甥走後,舅舅折返回來,想用少量的珍珠換取古盤。當他聽說那個價值連城的古盤被人買走,跑到河邊捶胸頓足,喊道:「還我寶來!」急火攻心,吐血而死。

外甥找到舅舅的屍體,哽咽著說:「貪心竟至於喪身啊!」(《六度集經》)

(二)

宋朝官員趙廷臣使用欺詐手段和嶺外的洞戎族人約定好向朝廷投降,把準備投降的洞戎族人灌醉之後全部殺死,然後啟奏朝廷,說他平息了洞戎族的叛亂,因而得到朝廷的大力提拔。

後來,他夢到被他殺死的洞戎族人對他說:「我是來報答你對我們洞戎族人所用的詐術的。」沒過多久,妻子為他生了個兒子。

這個兒子年紀很輕就考取功名做了官,然而,他忽然莫名其妙地犯上作亂,趙廷臣和他的妻子受兒子牽連,被朝廷治罪,流放到嶺外,結果被洞戎人殺死了。(《集福消災之道》)

妄語

興山縣縣衙有一位縣吏很會騙人,縣官每次施人恩惠的時候,他就會說:「這是我向縣官建議的!」縣官如果饒恕了一個人,他就會說:「這全是因為我從中說情啊!」大家都羡慕他有旋轉乾坤的力量。

後來縣官犯了法,上級就把他也一起抓起來查辦,並且對他說:「縣官全聽你的話,他的所做所為都是你主使的,所以你難辭其罪。」竟把他活活鞭打致死。(《集福消災之道》)

綺語

施耐庵的《水滸傳》裏有很多惡劣情節,可謂誨盜誨淫,結果他的兒孫生下來都是啞巴。

王實甫在《西廂記》裏描寫偷情私會的情節,後世許多人看了都會產生邪念,結果書還沒寫完,王實甫就自己嚼舌而死。

唐朝詩人元稹zhen3,見到表妹長得很美,就想娶她為妻,卻遭到了拒絕,元稹異常憤怒,竟然寫了《會真記》這本書,虛構表妹與人偷情,譭謗表妹的名節,而且使後世的讀書人萌發邪念,結果他死的時候痛苦萬分,屍體還慘遭雷電焚燒。(《集福消災之道》)

不孝

崔和,後魏人,家中巨富,卻性情吝嗇,曾暗中埋藏財寶數百斛。

一年春天,其母李氏想吃旱芹,可是崔和捨不得花錢,始終不肯買。

他的兒子崔軌盜取他的錢財,多達百萬,逃亡而去,崔和無可奈何,義憤填膺。

遷任參軍之後,崔和更是貪得無厭,多方收受賄賂,終於罪行暴露,被皇上賜死。(《魏書.崔亮傳》)

家資巨萬,卻捨不得給母親買旱芹,自以為可以永享富貴,誰料,兒子可以盜取,君王可以殺他,財命兩空,又落得不忠不孝之名。(《歷史感應統紀》)

吝嗇

(一)

明朝的張義方非常富有,擁有良田數百頃,每年收到大量的佃農租糧,堆積在倉庫裏,時間久了就會腐爛,他就命人把腐爛的五穀丟棄。他還曾用芝麻喂豬、用綠豆喂牛。別人勸他拿出些糧食救濟窮人,他斷然拒絕。

正德六年,黃河決堤改道,他的良田變成了河流,一夜之間家產蕩盡。

張義方最後竟然餓死了。(《集福消災之道》)

(二)

民國初年,諦賢老法師住持觀宗寺。門下有一僧人,名叫志誠,平素慳吝,多年來攢了幾枚銀洋,非常珍視,整天帶在身上,以至於影響到他的參禪用功。

一天,他得了病,被陰曹抓去,兩個鬼逼著他把銀兩從前殿搬到後殿庫房。志誠搬了半天,坐下休息,悔恨生前貪心未了。二鬼回來發現志誠沒在做工,非常憤怒,猛力用膝蓋撞他。志誠感覺疼痛,連連稱念「阿彌陀佛」,頓時陰曹佈滿金光,驚動閻王,出來詢問,才知道二鬼偷懶,又知道志誠貪銀,被抓來做勞役。閻王斥責二鬼,讓他們把志誠放回。

志誠半天後復蘇,詳細描述陰曹的事情,併發心痛改前非,精進念佛。(大光法師《臨終助念法》)

貪污

(一)

封元則,唐朝渤海長河人,到了唐高宗顯慶年間,掌管宮中膳食賬目。

當時,於闐國王朝見大唐天子,臨走時將吃剩的數千隻羊托封元則送往寺院放生。不料封元則利慾薰心,暗自將羊全部賣給屠宰場。

龍朔元年六月的一天,洛陽城忽然雷電交加,大雨傾盆。封元則在宣仁門外被雷電擊中,折斷頸部,血流滿地,慘死街頭。

人們都感慨地說:「像這樣的人,一定是做了不仁不義的事,才有這樣的果報。」(《法苑珠林》)

(二)

紹興府有一位布政,因貪污而積累了數十萬的家財,丟官之後回到家鄉,購置了十萬畝良田,在當地可算是首富了。

他經常夢到祖父對他說:「你就要受到報應了!」當然,他根本不相信這話。

他有一個兒子、一個孫子,整天吃喝嫖賭,結果都短命而死。兒孫死後,布政中風癱瘓,甚為淒慘。

更不幸的是,兒媳和孫媳不守婦道,很多人見她們有錢,都想佔便宜。布政眼睜睜看著,卻無能為力。最後,家財全部敗光了。

布政臨死的時候瞪著眼睛大聲說:「官做到了布政不能算小,良田十萬畝也不能算少,都在我手中置的,又都在我手中了的,這是什麼道理啊!」(《集福消災之道》)

奢侈

浙江嘉興沈某,擔任四川瀘州刺史,後被提升為太守。他為人慷慨好施,親戚朋友都沾光不少,只是日常生活非常奢侈,居家陳設莫不講究華麗,日常飲食也很精細,鴨腦、魚唇、鹿肉、乳酪等貴重食品,每餐至少兩種以上。

沈某辭官之後回鄉買了一棟大宅子,栽植竹林花木,疊放美石,開通清泉,到處都極盡精雅。

十年後,沈家漸漸衰落,沈某也開始神志癡顛,不論什麼物品都要送入口中嘗嘗,甚至茶壺、茶杯都要打碎亂嚼,以致傷身而死。(《戒殺放生圖說》)

酷吏

李開先,昆山縣人,相貌醜陋,性格殘暴,外號李藍面。每當徵收錢糧的時候,一定要用極重的板子,往往把人打死,血濺滿堂。

李開先罷官以後住在蘇州,三四年內,家人相繼死去,只剩下他和一個女兒,女兒又和僕人私通出走,就剩下他孤單一人,窮困不能度日。

康熙元年,他到鍋灶前燒東西吃,用嘴吹火,不料跌入灶門,把頭燒焦而死。(﹝清﹞周安士《安士全書》)

驕慢

憍薩彌羅國的國王波斯匿王向迦毗羅衛國求親。迦毗羅衛國雖是小國,卻不願將公主嫁給波斯匿王,因此,城中的摩訶男長者就想出一個辦法,假稱家中的婢女末利是公主,嫁給波斯匿王做王后。這件事一直瞞著憍薩彌羅國的人。

末利為波斯匿王生了兩個兒子:祇陀和琉璃。祇陀太子後來將心愛的園林佈施給佛陀;而琉璃王子卻殺死自己的父親和哥哥,毀滅了母后的國家。

為什麼他會造這樣的彌天大罪呢?原來有一段因緣。

琉璃王子少年的時候同一位大臣的兒子苦母在迦毗羅衛城學習射箭,一天,他們跑進為歡迎佛陀歸國而建的講堂裏,琉璃王子爬到獅子寶座上玩。這時,恰好進來一幫人,他們看見琉璃王子,就很不高興地罵道:「你這個卑賤的婢女所生的孩子,怎麼敢污染獅子寶座!快滾出去!」

琉璃王子年紀雖小,可是被這一罵,傷透了自尊,滿臉通紅。他默默地退出講堂,咬牙切齒地對苦母說:「苦母!我永遠也忘不了今天!等我繼承了王位,第一件事就是報復他們對我的羞辱!」

被釋迦族人辱罵的情景時刻映現在琉璃王子眼前,為泄此恨,他不擇手段地奪取王位。終於,他陷害了哥哥,又殺死了父王,登上了王位,血洗了迦毗羅衛城。(《佛教故事大全》)

妒火

白泰官,清朝雍正年間有名的江南八大劍俠之一。

有一次,他遊歷四方之後,回到闊別八年的故鄉,在村外看見一個八九歲的小孩正在練武,身手不凡。白泰官看得出神,猛然想到:這個小孩長大以後,武藝肯定在我之上!於是,一股妒火從胸中燃起,竟在尋釁比武中置小孩於死地。

小孩氣絕前,盯著白泰官咬牙切齒地說:「我父親白泰官回來,一定會給我報仇!」

這句話像一聲霹靂,把白泰官驚呆了。原來他殺死的竟是自己的親骨肉!(曉賈)

不孝

秣陵地方(南京)有居民朱緒,品行不端,其母害病多年,念念想吃菰(茭白)羹湯。朱緒的妻子買回來煮好,端給婆婆,不料朱緒見了,竟把菰湯奪過來,說:「既然害病,又怎能吃呢?」說罷自己全部吃光。

母親憤怒地說:「你這逆子,不能體念為娘病體也罷,竟然奪去我日夜想吃的食物,上天如果有知,當令你這逆子哽死。」

朱緒聽了母親的詛咒,心中耿耿不安,當夜就便血而死。

時人都認為這是忤逆不孝所致。(《歷史感應統紀》)

福兮禍所倚

過去,田賦徵收人員下到農村,村裏人都很害怕,因為稅賦多收少收、寬緊補罰都在他們手中,所以,唯恐得罪了他們,往往是好酒好菜殷勤招待。

我們鄰居高先生小時候讀過私塾,寫得一手好字,年輕時當跑堂,三十歲那年忽然靈機一動,借高利貸托人謀上徵收田賦的差事,只幹了半年,就還清了債款。從此嘗到甜頭,貪得無厭,走到那兒就在那兒吃喝玩樂,見交不上稅的窮人,就用捆綁、關押等高壓手段對付,作威作福,不可一世。

高先生有三個嗜好,一是愛吃狗肉,那年頭兒,山溝裏家家養狗,他一到村上,就吩咐弄只強壯的家犬品嘗,平均五天吃一隻;二是愛賭博,麻將一打就是一整天,輸了就往捐稅上攤;三是愛玩女人,後來手上的錢多了,還瞞著妻子在外邊養了兩個情婦。

高先生很會奉承上級,也懂得結交地方頭面人物,所以官運亨通,凡事得心應手。

他妻子呂氏心地善良,經常勸他要謀財有道,不要胡作非為。但他劣性不改,經常與妻子吵鬧。呂氏一氣之下,去外地跟女兒女婿過日子了。高先生在家無人阻撓,竟肆無忌憚地把情婦接回家住,過著荒淫無恥的生活。

好景不長,酒色喪身,他的左手左腳開始麻木抽筋,走起路來一瘸一拐,人們都說他是中了色瘋。不但如此,他還患上梅毒,下身及面部生出許多膿瘡,最後發展到雙目失明、全身浮腫,躺在床上起不來了。情婦當然也偷偷溜走了。

幾個月過後,人們好久沒見到高先生了。他的妻子呂氏從女兒家回來,見家門沒有上鎖,但敲門又沒動靜。鄰居小夥子爬上屋頂,翻開瓦片,屋裏沖出難聞的臭味,往裏一看,一具死屍躺在床上,已經腐爛了,生了很多蛆,原來高先生不知啥時候已經死了。

「福兮禍所倚」,對正當的享受尚且要惜福,像高先生這樣敲詐鄉民而又淫亂作惡,報應如此快速,也在意料之中。(1990年4月《廣化文選》紹文)

德瓶

有個窮人替人做苦工積下一點錢,就去做小生意,每天早晚燒香,祈求天帝賜給他財富。他雖然很貧窮,只能住破茅屋、穿舊衣服,但做事非常認真,日子過得即使再苦,也不向人借錢,老老實實度日。

他的誠意感動了天帝,十二年後的一天,天帝在他禮拜的時候出現了,給他一個瓶子,說:「十二年來,你每天誠心禮拜我,我還看到你是個老實規矩的人,所以特地來幫助你。這個瓶子叫 『德瓶』,你好好保管它,它會滿足你所有的願望。」天帝說完,就隱身不見了。

窮人拿著瓶子半信半疑,「如果能給我一件漂亮的衣服,那就好了。」他自言自語道。轉眼間,從瓶子裏冒出一件漂亮的衣服。窮人高興地把衣服穿起來──顏色漂亮,非常合身。「如果能有一頂新帽子和一雙新鞋子,那就相配了。」剛想到這裏,新帽子和新鞋子就擺在面前,他馬上穿戴起來,照照鏡子,儼然一個富人了。接著,金子、樓房、婢女……所有他想得到的,德瓶都幫他實現了。他由一個窮人一躍成為大富翁。

生活的改變使他的性情也大不相同了,他不再安分,常常在朋友面前自我誇耀,在鄰居面前也越來越傲慢,連每天早晚那兩次禮拜也感到麻煩了,後來索性取消了。

過生日那天,他為自己舉辦了一場盛大的宴會。酒過三巡,一位朋友問他:「老朋友啊!以前你那麼窮,怎麼一下子就變成富翁了?能不能將致富的秘密說來聽聽?」

他趁著醉意回答:「我有一個德瓶,不管向它要什麼,它都能滿足我的願望。」

在賓客的要求下,他慷慨地拿出德瓶在大家面前展示,一切願望無不滿足。賓客們嘖嘖稱奇。他更加得意,心想:這個瓶子這麼一點點大,實在不夠威風,如果它能大一些,讓我可以在眾人面前登上瓶子跳跳舞,那不是更好嗎?

霎時間,小小的德瓶忽然變得很大,他也真的爬到上面跳起舞來了。

正當他跳得高興的時候,瓶子忽然被踏破了,一時間從裏面變化出來的所有東西全都消失了,只剩下破茅屋和舊衣服。(《佛教故事大全》)

貪色

(一)

從前,有五百商人入海采寶,其中有個智者,名叫彌蘭,是商隊的嚮導。

他們的船遇到海難,只有彌蘭一人得以倖免,抓著一塊木板,漂到一座名叫鼻摩的島上。

為了尋找棲身之處,彌蘭順著一條小路往前走,竟發現一座銀城,周圍樹木茂盛,清清的河水繞城而過。四位貌若天仙的美女上前迎接,說:「歡迎來到銀城!尊貴的客人漂洋過海,旅途勞頓,這裏有七寶宮殿,我們是服侍您的,請住在這裏吧,不要再到處漂泊了。」彌蘭隨她們進城,住進七寶殿裏,縱情歡娛,無願不滿。這樣過了一千多年,彌蘭心想:這些玉女不令我衰老,是什麼原因呢?於是,趁她們睡著了,偷偷逃出銀城。

不久,他發現一座金城,有八位美女迎他入城。城中的寶殿名叫屑末,是用更珍貴的寶珠建成的,美女的容貌超過銀城百倍。幸運的彌蘭在金城裏享樂了一千萬年,最後又感到迷惑,心想:這些玉女不令我衰老,是什麼原因呢?於是又逃出金城。
他又發現一座水晶城,十六位美女迎他入城。城中的寶殿、美女超過金城百倍。彌蘭在水晶城裏生活了幾千萬年,好像有享不盡的快樂。但他還是逃出了水晶城,去尋找更大的快樂。

於是他來到琉璃城。三十二位神采奕奕的玉女出迎跪拜,城中寶殿名叫爵單,其間眾寶、音樂、美食、女色非水晶城所能比。彌蘭在這裏生活了更長久的時間,最後又找機會逃了出來。

這次展現在他眼前的是座鐵城,竟然無人迎接,彌蘭心想:從銀城、金城一路走來,應該有更多的美女迎接呀!這時,有個鬼打開了城門。彌蘭入城,發現城中都是鬼,其中有個鬼名叫俱引,燒得通紅的鐵齒輪從他頭上碾過,淒慘無比。看守的鬼從俱引頭上取下鐵齒輪,套到彌蘭頭上。彌蘭頓時腦漿四溢,通體焦爛。

彌蘭流著淚說:「從四到八,從八到十六,從十六到三十二,住在屑末殿、爵單殿還不滿足,我真是咎由自取!什麼時候才能脫離這種痛苦啊!」

看守的鬼回答:「當初享樂多久,現在就要受苦多久。」

彌蘭被火輪折磨了六億年,才免除了苦患。(《六度集經》)

(二)

我們陝西長安的子弟喜歡玩蟋蟀。有兄弟三人,正值少年,一天夜裏,趁著月色到墓地捉蟋蟀。忽然間,他們發現一位少婦,姿色絕倫,於是就一起上前追她。少婦猛然一回頭,原來一張美麗的臉頓時變了,七竅流血,舌頭拖出來一尺多長。哥仨同時嚇死了。

第二天,家裏人找到他們,救活一個,才知道事情的緣由。被救少年生了一場大病,好幾個月才養好。

從此,這家人禁止子孫晚上出去捉蟋蟀。(《增廣印光法師文鈔.不可錄重刻序》)

(三)

俄國詩人普希金被譽為「俄羅斯文學之父」,結識了「莫斯科第一美人」娜塔麗亞之後,為她的驚人之美所傾倒。他們結婚了。但這位美人只會跳舞,又愛打扮,只會在上流社會炫耀自己的容貌。她不愛丈夫的事業,不理解丈夫的生活和心靈,她害得普希金失去了寶貴的創作時間,而且背了一身債。後來,她又不拒絕一個貴族軍官的公開追求,使普希金蒙受羞辱。普希金忍無可忍,與那位軍官決鬥,飲彈身亡。(佚名)

雷誅惡人

(一)

康熙乙亥年,蘇郡發大水。有位孕婦,因為丈夫臥病缺食,就抱著三歲的兒子入城借米,借得四鬥回來。離家一裏左右的時候,天降大雨,就到一戶門口站著一個小孩的人家躲雨。孕婦疲憊不堪,再也沒有力氣背著米、抱著兒子前行,就請小孩看管米袋,約定把兒子送回家再來取米。

小孩與母親商量,把米藏了起來。孕婦回來取不到米,不敢回家,就吊死在屋旁。丈夫失去依靠,沒多久也死了。

第二年六月,藏米的小孩隨父母搬到郡城養育巷,一天,忽然說出鬼話來:「我已經告了你的狀,雷神就要懲罰你了!」

不到三天,雷電交加,藏米的母子被擊殺在庭院中,死時母子倆抱在一起。當時是康熙丙子年七月初三。(﹝清﹞周安士《安士全書》)

(二)

我的遠親周某,濾縣人,娶妻張氏,忤逆兇悍。

一次,公公婆婆和丈夫連續兩夜夢見天上一行金字:「六月十三日雷劈周張氏」,他們把這個夢告訴張氏,張氏並不相信。

到了六月十三,整個上午都風和日麗,張氏嘲笑公公婆婆迷信,邀請鄰居來家打牌。中午,忽然雷電交加,張氏驚駭,直奔樓上臥室,關緊門窗,藏在大衣櫃中。豈料霹靂一聲,樓上門窗洞開,張氏竟被攝至街前擊斃。(杜之英《讀幽冥問答錄書後》)

陰差捉拿

馮銓,浙江解元,明朝神宗年間入京趕考。

有一位老人,膝下兩個女兒,因仰慕馮銓大名,就將二女託付給他。

燕京會試落第,回家途中經過揚州,馮銓竟將二女偷偷賣給妓院。二女不從,投水而死。

當天夜裏,馮銓的妻子做了個惡夢:兩個披頭散髮的女子從下水道進來,後面跟著一個鬼卒,手持虎頭牌,上面寫著「速拿馮銓」四個字。

妻子從夢中驚醒。

馮銓回到家中,妻子一見,喜出望外。馮銓奇怪地問:「我趕考落榜了,你怎麼還這麼高興?」妻子沈默不語,似有難言之隱。再三逼問,妻子就講述了那個惡夢。

馮銓聽妻子說夢的時候,正經過樓上,聽妻子說到「速拿馮銓」,渾身戰慄,不小心從樓上跌下,七竅流血,昏迷過去。

家人將他喚醒,他就把自己所做的負心事原原本本地說了出來,說完就死了。(蕅益大師《見聞錄》)

冤家索命

梁曲人宏某,家財萬貫,到湘州販賣木材,買得巨木數排,都長達五十多丈,世所罕見。

武帝想在文帝陵墓修建皇基寺,需要名貴木材,而巨集某的木材正在這時運到南津。南津尉孟少卿為了迎合皇上,圖謀霸佔,就搜取宏某的衣服、財物,誣衊他是搶劫來的,又說他的木料超過了規定,不是商人所能經銷的,把宏某處以死刑,木材全部沒收。

宏某臨刑那天,叫妻子在棺材裏多放筆和紙,又寫了孟少卿等十幾個人的名字,吞下肚子。

宏某死後一個月,孟少卿忽然看見宏某來討命。開始還能勉強回避,以後就只能連喊「開恩」了,不久就吐血而死。其他與本案有關的官員也在幾個月內相繼死去。

皇基寺剛剛完工,就遇上一場大火,全部化為灰燼。(《明祥記》)

虐待妻子

(一)

史堂地位低微的時候已經娶妻,考取之後極其遺憾得不到富家女子為妻,漸漸同妻子疏遠,不與共寢。妻子抑鬱成疾,臥病數年,史堂不看一眼。妻子臨終時在隔壁房間呼喊:「我今天要死了,你忍心不看我一眼嗎?」史堂竟然不聽。

妻子死後,史堂心有不安,就聽從邪說,用土器蓋住妻子的臉,還給屍體戴上枷鎖。當晚,史堂夢見父親說:「你因為這樣對待妻子,壽祿都已消盡了。」

第二年,史堂果然死了。(《感應篇圖說》)

(二)

允修,太倉潮音庵僧人,三際瞽法師的徒弟。

允修出家以前性情惡劣,經常毆打妻子。妻子臨死的時候發誓說:「我死了也要變成一條蛇把你咬死!」允修曾經把這話告訴別人,並說:「我出家都這麼久了,離開家鄉又這麼遠,冤仇肯定已經化解了。」

一天晚上,三際瞽法師無意間觸摸到一條蛇,連忙呼喚眾弟子將它趕出去,並囑咐不要傷它性命。

允修的床榻與師父相鄰,第二天半夜,燈火尚未熄滅,眾僧忽聽允修在房內大叫「蛇來也!」推門一看,允修已經命喪黃泉。(戒顯法師《現果隨錄》)

害人適害己

西村阿秋婆年輕守寡,撫養兩個兒子長大,老大當了裁縫,老二當了瓦匠,兄弟倆都很孝順。

老大成年後同東村姓黃的女兒結婚。黃氏待人刻薄,性情兇暴,愛說風涼話,經常給人家出壞點子。嫁到李家後,經常無理取鬧,欺負丈夫和婆婆,還在鄰居間挑撥是非,使得他們家庭不和。日子久了,人們非常討厭她,一見她來串門就提心吊膽,生怕她再搞什麼鬼。

三年後,老二娶妻,小倆口感情甚好,新媳婦姓許,和藹賢慧、孝順婆婆,阿秋婆很是滿意。黃氏卻十分惱火,想到自己同老大結婚多年,沒有生育,而老二小倆口若是生男育女,自己不但沒面子,霸佔家產的夢想豈不也落空了?

一天,剛結婚幾個月的老二給人家建房時,不慎從二樓陽臺的腳手架上摔下來,不省人事,第二天就斷氣了。妻子和阿秋婆哭得死去活來,村上的人也為她們悲傷。只有黃氏暗自高興,不但不軟語安慰,反而指桑?槐,說新媳婦是「克夫星」。新媳婦聽後悲痛萬分,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。

家中的生活全靠老大了,黃氏眼看得勢,趁機公開虐待婆婆,不給熱茶熱飯,還當面責罵「老了不知死,浪費人間五穀」,阿秋婆受此辱罵,悲憤不已,經常跪在地上仰天哀哭,經此折磨,不久就病倒死了。

殘忍的黃氏一不做二不休,接著把弟媳趕回娘家改嫁。從此,黃氏成了一家之主,還抱養了一個才滿周歲的女娃。

第二年春天,三十七歲的黃氏懷孕了,生下一個男孩,隔兩年,又生下一個男孩,這可把老大夫婦樂壞了。

但好景不長,有一天,老大飲酒過量,腦血管破裂,突然死去。一個本來很像樣的家庭,只剩下孤兒寡母四人了。

風風雨雨又過了幾年,黃氏好不容易把兒子們拉扯大(一個七歲,一個五歲),卻發現原來都是白癡,整天在外面打滾,到鄰居家偷東西,被人發現了就耍賴哭個不停。黃氏對兒子百般掩護,反罵鄰居欺負他們母子。

冬天,黃氏左眼患白內障,捨不得花錢就醫,一天天拖延,不久右眼也患了白內障,仍不就醫,終於雙目失明,只好摸著走。

她抱養的那個女娃已經九歲了,人緣好,又聰明,看不慣養母的言行,有時也頂幾句嘴。黃氏想把養女送還親生父母家,但又恐家中無人使喚。

一天,黃氏失足跌入陰溝,脊椎骨折,半身不遂,大小便失禁,缺人照料,臥床半年多,身上生了幾個大褥瘡,發臭生蟲,血肉模糊,痛苦萬狀,哭爹喊娘,活活癩死了。

當黃氏裝進棺材時,大兒子走上前看了看,若無其事地笑著說:「天亮了,太陽老高了,還躺在這裏不起來燒早飯!我先出去遛達遛達。」說著就跑出去玩了。

這兩個呆子至今還活著,依然瘋瘋癲癲。村上的人一見到他倆,就想起他們的母親。俗話說「害人適害己」,看了黃氏下半生的悲慘結局,真是「善惡到頭終有報」。(《廣化文選》賢圓)

賣齋

麻城王某持齋三年,一天,他身上突然長出難治的惡瘡,對持齋就起了退心。

朋友安慰他說:「因果報應一定有,持齋一定能得好報的。」

他說:「我已持齋三年,卻受此惡報,持齋有什麼好處?」

朋友問:「你既然認為持齋沒用,能否把它賣給我?」

經商談,三年持齋以十兩八錢成交。王某很高興,寫了收據、拿了錢,打算次日開始吃肉。

不料,當晚就夢到兩個惡鬼前來責?:「本來十個月前你就該死了,因為持齋的緣故,才能延命到現在。你既然把持齋的功德賣了,算起來反而讓你活過頭了!」說罷立即要捉他走。

王某驚怖萬分,哀求寬限一天,願意把錢退還,繼續吃素。

次日一大早,他就找到那位朋友,「齋我不賣了,錢還給你。」

朋友說:「對不起,字據我已在佛前燒掉了。」

他又後悔、又著急,不久就死了。(《現果隨錄》)

破齋酬業

魏應之,昆山人,子韶的同宗侄子。崇禎庚辰(1640年)春,和子韶同睡一屋,夢中突然大哭念佛。子韶驚問。他說:「夢中到了地府,看見我的名字列在《縊死簿》上,下面有注: 『三年後吊死在自己的書房。』我問是犯了什麼罪。冥官回答說:『定業難逃。』我又問有什麼辦法可以免難。他說:『沒有比長齋念佛更好的辦法了。』」

魏應之從此長齋念佛,努力精進。

八個月後,一位朋友對他說:「只不過是一個夢罷了,何必這麼認真?」經朋友一勸,他就漸漸開了齋戒。

癸未(1643年)春,他無故吊死在書房。屈指一算,正好三年。(《現果隨錄》)

崔浩毀佛

崔浩誹謗佛法,取其妻子所誦佛經焚毀,棄灰廁中,繼而慫恿太武帝廢除佛教。

後因國史案獲罪,被囚於檻籠,衛士數十人灑尿於其身。呼聲嗷嗷,聞於行路。「世皆以為報應之驗」。(《魏書.崔浩傳》、陳兵《生與死──佛教輪迴說》)

宋徽宗毀佛

宋徽宗起初也很信佛,後來聽道士林靈素的妖言,遂改佛像為道相,稱佛為大覺金仙,稱僧為德士,改穿道士衣,凡做法事,居道士後。

下詔不久,京城發大水。群臣惶懼,宋徽宗敕令林靈素止水,怎奈越止越漲。僧伽大聖在宮中化現靈異,宋徽宗焚香哀乞。僧伽振錫登城,大水頓時退去。事後,宋徽宗下令複佛舊制。

不到六七年,金國將徽宗父子虜去,封徽宗為昏德侯,封欽宗為重昏侯。二宗皆死於五國城。(《增廣印光法師文鈔.潮陽佛教分會演說一》)

褻瀆佛經

江南金聖歎,博學好奇,才思聰敏,自稱當世無人超過自己。所評《水滸》、《西廂》,及穢褻處,往往引用佛經。又著《法華百問》,以己見妄測佛經奧義,混淆視聽。順治辛醜年(1661年),因哭廟案被殺,棄屍於市。(﹝清﹞周安士《安士全書》)

 

  第1頁  第2頁  第3頁  第4頁 下一頁


信受彌陀救度    專稱彌陀佛名
願生彌陀淨土    廣度十方眾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