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讀《往生論註》有感
 

《往生論註》以前曾讀過兩遍,覺得很美,很有深度,然而老實說只是識其大義,並沒有前後貫通之感,及至後來研讀精力皆放在《觀經疏》之上,也就沒有再對《往生論註》著力,當然要重讀的願心也就一直懸在那裏。

故而這兩天便將《論註》請出,仔仔細細地又拜讀了一遍。此次讀過,頗有雲開霧散之感。實在來說,研讀一部著作,如果不能血脈貫通的話,心裏便覺哽噎不暢,而如果能一體通透的話,自然愉快無比,法喜充滿。中醫說「通則不痛,痛則不通」,人體如是,人心也如是,法義學習也如是。豁然貫通處,則覺百脈舒張,心花開放,這一部著作也就在心中活了起來,不然依文解義,總是塊然死物。然而升道無極,學無止境,要之個人自得而已。

《往生論》是淨土門正依「三經一論」之一論,其地位之重要可知,然而《往生論》並不好讀,不好懂,其說相甚為高超,如何能見他力易行之顏色?如果沒有曇鸞大師為之作註,諒我等「論讀百遍」也不能「其義自現」。

此次再讀,不僅通透了久存心中隱約的疑塊,也對曇鸞大師產生了無比的崇仰。歷來弘揚淨土的大德,我們假設說:唐時善導大師不出世,還有誰出世能夠替代善導大師開宗立教,建立淨土宗的話?依我看來則唯有曇鸞大師能夠完全勝任。

《論註》之貢獻可用「前無古人,後啟來者」說明之。所謂前無古人,《往生論》文簡義豐,隱約難明,而曇鸞大師作註並無任何先有的參考資料,竟能如此深入佛心,探求論主之義而明白無遮地開顯「凡是生彼淨土,及彼菩薩人天所起諸行,皆緣阿彌陀如來本願力故」,故說前無古人。在曇鸞大師的時代皆是自力修行風氣濃厚的時代,獨有曇鸞大師一人高唱他力本願之說,此種遠見卓識,以及基於遠見之上而有的無畏勇氣,足以成為開宗立教的宗師。善導大師固是淨土宗之集大成者,而開端則完全在於曇鸞大師,所以從歷史來說,以曇鸞大師為中國淨土宗之開山鼻祖,實是相當。

《論註》慧見深遠,乃至創見獨發。所謂創見,並非一己之私見,而是深蘊於經論之中,而無智慧眼的人並不能看到,如果深具慧眼、法眼,即能將之揭示,一經揭示,則人人信服,成為標準,理無可辯,語不可移。《論註》之見,一言以蔽之:「凡是生彼淨土,及彼菩薩人天所起諸行,皆緣阿彌陀如來本願力故。」大哉斯言!一言九鼎,勢同山嶽。直截法門源底,開啟萬世宗緒。

《論註》結構嚴謹,乃至完美無暇。大分為三,先判論玄宗,次釋論名目,再解論文句。而其整體,則如一曲優美的樂章,以彌陀本願力為主旋律貫穿首尾,其間節奏之緩促得宜,高潮之迭起有序,續演如天衣無縫,行運似水流無滯,乃至開章之自然安和,遐思遼闊,結章之嘎然而止,餘味悠長;無不令人陶醉不已。一部嚴肅的教義著作,竟如天樂之美,我不知道曇鸞大師是否對音樂有研究,然而如果大師研究音樂必是超一流的音樂大師。尤其此《論註》並非獨立之作,乃是依附於《往生論》,為註解《往生論》之作品,如此渾然一體,若《論》若《註》無有間然,解義之水乳交融,手法之爐火純青,不得不令人佩服到極點。

《論註》文辭優美,乃至神秀脫俗。如天馬行空,任意縱橫,活脫無羈;如日月照臨,雍雍萬象,無不晶晶。讀之,有習習仙風焉,有清清道骨焉,色如天花燦燦,味含古韻悠悠。文如其人,則鸞大師其人也可知:神氣俊朗,迥出塵外,智慧深邃,氣質高邁。胸含虛空無盡雲,足步悠閒遊古今。宜乎「神鸞」之神也!

讀過《論註》,情不能止,再將鸞大師另一大作《讚阿彌陀佛偈》拜讀。

《讚阿彌陀佛偈》為鸞大師另一精絕之作,真善美文!其真也言絕虛妄,其善也體無暇疵,其美也美不勝收。全篇五十偈,若能全背最好,若不能者,必須熟讀精讀,而前十四偈,第十六、二十二、二十四、二十九、四十九、五十偈,淨土宗重要法義相關故,應當會背。

全偈含五念門,而以第二讚歎門為中心。

五念門者,每偈「南無至心歸命禮」是禮拜門;讚歎門者,標宗之「南無阿彌陀佛」,前十四偈,第二十四、二十九偈,又各偈中鸞大師往往別立德號而讚歎之;作願門者,第一偈「我願往生」,最後一偈「我歸阿彌陀淨土」;觀察門者,前四十六偈,觀阿彌陀佛、安樂國土及菩薩等三種莊嚴功德;回向門者,最後二偈,又各偈中「願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」。

以讚歎門中為中心者,首先從其題號「讚阿彌陀佛偈」可以看出;其次從偈前標示六字佛名「南無阿彌陀佛」也可知全偈「名號為體、稱名為宗」之玄義。更從偈中內容,第一偈是總讚彼佛及土之德號,第二偈讚佛壽命之德,第三至十四偈讚十二光之德,第二十四、二十九偈讚名號攝化眾生之德,不僅在數量上直接讚佛名之偈就有十六首之多,而且在位置上也列在開章最前,直接於「南無阿彌陀佛」六字之下,是依據《往生論》所說「稱彼如來名,如彼名義,如彼如來光明智相」而讚歎。又大師在阿彌陀、無量壽、十二光名之外,以其無礙智辨及無比虔信,別立種種德號而讚之,可以體會到大師是如何地仰讚救主阿彌陀佛,以至情不能已,讚之又歎之,歎之又讚之,如海潮音般,波波不息。最後一偈,如同久久積蓄了無盡的力量,將此海潮擴至十方,言「我以一音讚一佛,願遍十方無礙人。」至此全偈文雖終了,而法音永遠迴蕩於十方法界。

二○○八年九月十六日


信受彌陀救度    專稱彌陀佛名
願生彌陀淨土    廣度十方眾生